dongzi 发表于 2021-11-3 09:07:49

【写作课--267】这39类语言逻辑差错,在写作中经常出现(2)

判断方面的逻辑错误
01
判断歧义 
  举例 大会将表彰57个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分析  用一个表数量的概念对并列的诸概念加以限制,往往会产生歧义。句中的“57个”是指“先进集体”,还是“先进工作者”,或是二者之和,让人无从判断。
02
主谓失合 
  举例 近两年,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吸收大量职工再就业,使一部分家庭的贫困和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分析  “生活水平”可以提高,但“贫困”不能提高。从逻辑上分析,主项概念中的“家庭的贫困”与谓项概念中的“提高”搭配不当,主谓失合导致该判断不能成立。
03
量项不当 
  举例 凡到过西安的人,都会去华清池一游。
  分析  华清池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距离西安城区很近,但并不是每一个到过西安的人都会去华清池游览。此句中的“凡”是表示全称量项的,用得不妥,可将“凡”改成表示特称量项的“许多”。
04
误用否定 
  举例 张宁能不能拿下这一局,是中国队战胜印尼队的关键。
  分析  这个判断的主项里包括了“能”(肯定)和“不能”(否定)两个方面,但谓项里却只有“中国队战胜印尼队”一个方面,造成主项中的否定方面与谓项无关,犯了误用否定的错误。
05
关系不合 
  举例 到了海边,小林张开嘴巴,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海水和阳光。
  分析  “空气”可以呼吸,“海水”能“吸”不能“呼”,而“阳光”是无法“呼吸”的。句中的“呼吸”是关系词,但它的关系对象不能包括“海水”和“阳光”。关系词和关系项搭配不当的逻辑错误就是“关系不合”。
06
模态混淆 
  举例 业内专业人士认为,该地产项目属于濒湖板块,建成后必然会供不应求。
  分析  这是房地产界的人士对某地产开发项目的预测。这种预测是或然的,即“供不应求”是有可能发生的,但并不是必然发生的。句中用了“必然供不应求”,就犯了将可能误作必然的逻辑错误。
07
联言不当 
  举例 他是一个贫困人家的孩子,爱心基金帮助他上了中学,而且后来还考上了大学。
  分析  这句话是两个判断的联言,即“爱心基金帮助他上了中学,而且后来还考上了大学”。但其中的第二个判断“爱心基金帮助他考上了大学”是个假判断。根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联言判断中至少有一个是假判断时,则联言判断为假。如果在“而且”后面加上“他”,主语就是他而不是“爱心基金”,这个表述才是正确的。
08选言不当
举例看到尸体上出现暗紫色尸斑后,死者亲属怀疑是他杀,或是投毒致死。
  分析  “是……或……”结构是一个标准的选言判断。而本句中“投毒致死”也属于“他杀”的范围内,二者是种属关系,不存在选择关系,因而该选言判断不成立。
09
假言不当
  举例 我们的团组织和青年,见到扰乱治安的事情,就要挺身而出,将肇事者扭送公安机关,依法惩办。
  分析  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后件由关系判断组成。前件是“我们的团组织和青年,见到扰乱治安的事情”,后件是“就要挺身而出,将肇事者扭送公安机关,依法惩办”。但“团组织”是集合概念,不能与关系词“见到”发生关系,与“挺身而出”“扭送”同样存在逻辑错误。因此整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不能成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课--267】这39类语言逻辑差错,在写作中经常出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