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68 发表于 2021-11-14 20:28:14

《收获》2020年第6期  宁肯:防空洞(节选)

来源:《收获》2020年第6期 宁肯 
宁肯 摄
北京以前并没有大杂院概念,至少在我小时候还没有。那时候就算院子再大也有章法,几十户上百户人家的院子像迷宫,其实不过是重复的结果,往往院套院,夹道联结,各种夹道长长短短,或隐或显,其间角门、月亮门、垂花门,院门时隐时现。好多套院都有院门,包括门墩、影壁,一应俱全。没有院门的也有个门洞,墙头往往有喇叭花、藤萝,郁郁葱葱。院子里往往有枣树、杨树、榆树,讲究点的有西府海棠、石榴、丁香。南北正房带走廊,屋脊两端翘起像宋明的官帽,两头往往落着鸽子。东西厢房虽没有高高的屋脊,但一行行青瓦同样饱含时间与阳光。青草萋萋,即使到秋冬草荒了也好看,夕阳打在上面更暖,常有大黄猫黑猫花猫衔草、捯草,贼头贼脑瞪着大眼珠子看鸽子飞过。特别是一场雪之后,雪覆盖了整个京城,如同覆盖了元朝或明朝,猫和鸽子都会留痕迹,要没它们雪覆盖得更远。雪化之后半干半湿的屋瓦与当院的青砖辉映,完全一体,加之一点残雪点辍,一点不国画,非常实,但实得又那么虚:院当间的青砖或几何,或太极,而靠墙根则是小块砖镶边,由于日久年深,许多砖有裂缝儿、缺角、凹凸,但纯是时间的结果,依然整饬。那时各屋门前或窗下都有炉子,铝壶,拔火罐,煤箱子,竹车,自行车内胎外胎,脸盆,桶,鞋,杂乱无章又有着自身的秩序,如果画油画是少不了这些细节的。各家做饭炒菜都只是在屋门口简单围一个或铁片或三合板的L形小圈儿,里面放着煤球或蜂窝煤火炉子,有的什么也不围,炉子就在明面,常常铝壶咝咝作响,这家水刚开了灌热水瓶,那家又开了,煎炒烹炸,叮叮当当,乒乒乓乓,都是一角,就像乐队在边缘乐池里。院当间是公共空间,大人晒东西,晾铺板,弹棉花,攥煤球,孩子跳皮筋,玩砍包,放小桌小凳写作业,阳光融融,仿佛永远不变。
直到挖防空洞,各家盖起小厨房,空间消失。此前破四旧时影壁拆除了,门墩被毁,狮子只剩半张脸或没鼻子,砖雕拆了,鱼盆砸了,月亮门或垂花门的老对子划掉……这些都不算什么,防空洞不同——是在院当间从南到北将方砖起掉,给院子豁一条大口子,一时间北京城像考古发掘现场,彻夜灯火,铁锹飞舞,黄土喷香。通常要挖到两人多深一人多宽 ,两边砌上砖,中间发楦覆顶。所谓发楦,就是用木料做一个拱顶,把拱顶码放在单坯墙上,然后沿着拱顶砌上砖,古代许多墓室也是这个技术,可以说是古时传下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收获》2020年第6期  宁肯:防空洞(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