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学》汉文版2020年11期 海勒根那:请喝一碗哈图布其的酒(节选)
来源:《民族文学》汉文版2020年11期 海勒根那没有人知道那个高大的家伙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他出现在哈图布其嘎查的人群里就像一头骆驼站在了羊群中间,人们仰视才见他时不由得引起一阵骚动。这应该是个异乡人,人们一边惊叹一边做出判断,因为在科右中旗草原,十里八村的牧人彼此都认识个大概。可是朗朗晴空怎么会忽然多出这么一个人来?而且他泰然自若,见谁都咧咧那张乐呵呵的大嘴,好像相识已久的样子,那满口牙齿颗粒饱满,雪白坚硬,在阳光下像白玛瑙一样闪闪发光,一看就是蒙古男人钙质充盈的牙齿,是专吃牛羊肉喝马奶子铸就的。再衬上一张典型的蒙古脸——塌鼻子、又高又红的颧骨、一双细细的小眼睛,这五官要是组合到西亚或东欧人脸上就没得看了,但在这里它们相得益彰,彼此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搭配起来显得那么舒服,得劲,充满别样的神采。除了这些,人们还注意到他的穿着,那身略显古旧的藏青色长袍仿佛中世纪的布料,一柄精致的蒙古刀悬在右腿前。而他脚下那双雕花讲究的靴子更非同一般,至少该是博物馆玻璃罩里的物件,尺码之大像两艘小船。在科右中旗草原,即便像今天这样隆重的敖包盛会,也只有年长者注重蒙古长袍和马靴的穿着了,年轻人大多不再守旧,西装、夹克、短袖什么的,任性地追赶城里人的潮流。所以,人们越发对这个人感到好奇。高个子倒是漫不经心,迈动他的大步左摇右晃地走路,所到之处人们自然散开,不时让他那一堵墙似的倒影从人群的头顶跌落在草地上。
牧民们是刚刚从敖包山上下来的,近两年哈图布其嘎查风调雨顺,村民脱贫,人心振奋,村委会决定筹措资金,让牧民们好好热闹一把。这不,初夏一大早,人们开着大小车辆就围聚到敖包山下,手提草原老白干、面果子、奶大白兔糖块,登上高高的山顶,为敖包堆子添枝加石,撒下祭祀品,许下吉祥的祝福和心愿……但这个高个子显然不是大家祈愿来的,他的来头还要细究,人们开始围住他问东问西。起先当然要问这位朋友是哪里人,要到哪个地方去。高个子微笑不语,或者傻呵呵地乐一乐,避而不答。莫非这个人是个哑巴不成,人们越发问得急切,以证明他到底会不会说话,高个子不得已抿了下嘴唇,用他那只熊掌一般的大手指了指远方,说:“从那边来的。”这一开口不要紧,临近的人不得不捂紧了耳朵,这哪里是人发出的动静,瓮声瓮气的像极了一头发情期的公牛,震得蜜蜂嗡嗡乱飞,远山微微颤抖。“那边是哪里?是阿鲁科尔沁,还是乌珠穆沁?还是二连浩特?”高个子晃了晃大脑袋,伸出舌头调皮地打了一阵嘟噜。“你叫什么名字?这个总可以告诉我们吧?”他挑了挑眉毛,抖动起朝天的鼻孔,猛地一声“阿恰——”打了一个震天动地的喷嚏,一时间飞沫四溅,气流冲开了刨根问底的人群,好家伙,这一下可再没人靠前问询了。既然高个子不愿透露他的底细,就干脆叫他“远方朋友”好了,这个名字既好记,又能彰显哈图布其的热情好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