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68 发表于 2021-11-16 23:40:08

关塞极天唯鸟道——古代西北边塞诗词的视野

来源:中华读书报 石厉 
有关中国古代诗词的类别划分比较混乱,有时候是按照地域划分的,譬如《楚辞》,那就是指楚国流域的辞赋或诗歌。有时是按照题材等其他特征划分的。《诗经》的分类比较复杂。其中《风》基本是按照题材来归类的。《左传》关于风,服虔注曰,“牝牡相诱为之风”,《风》大都是写男女之事的;但也有说在远古,诗歌所依附的“风”是一种乐名,如《左传·成公九年》:“乐操土风。”《山海经·大荒西经》:“太子长琴……始作乐风。”但此土风、此乐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土风”“乐风”,还是不得而知。从已有的风诗所涉内容来看,依古注对“风”的解释比较靠谱。而《国风》篇中的细分类,却是按照地域来划分的。《雅》则与地域有关,雅、夏上古汉语中通用,而西周人将王畿称夏,将有关王畿的诗也称为“雅”。譬如《墨子·天志下》引《诗经》《大雅》为《大夏》,这一点从内容也可得知。《颂》则是西周、鲁、宋的统治者用于重大典礼的诗歌,又是按照题材归类。等等。今日所说中国古代边塞诗词,无疑首先是地域或地理意义上的所指。
“边塞诗词”顾名思义,当然是指抒写有关中原王朝边塞的诗词。前一阵一次研讨会上,一位研究边塞诗词的大学教授说,西北边塞,肯定是指玉门关以外,以诗为证:春风不度玉门关。其实他可能没有考究,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边塞诗《凉州词》,全诗都是写河西武威一带的荒凉和悲壮,所谓诗中的“玉门关”已经成为诗歌的远景。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事实上中原王朝的边塞一义在历史地理中一直在变化,并无确指。《礼记·王制》曰:“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那么在中原以西或以北只要是戎、狄居住活动的区域皆为西北边塞。而戎、狄、夷、蛮这类词,又确实可互代。孟子曰:“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由此也可得知,文王所生长的岐周一带,即今日的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古周原遗址,商周时代也是中国的边塞地区。《尙书·酒诰》曰:“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最初周国的崛起,是始于西垂边地。此地正是商周的边塞,从方位上,又是商末周初的西北边塞。《左传·昭公九年》载:“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至于传说中周本东夷人,先祖公刘“变于西戎”(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塞极天唯鸟道——古代西北边塞诗词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