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帽儿巷
来源:光明日报 陈春澜蒋秀梅从记事起,家就住在太原城中的帽儿巷里。巷子两边是错落不齐的老式瓦房,秋天一来,好多人家房顶上零星散落的枯草,随风摇摆,越发摇出了小巷的仄逼和破败。好在蒋秀梅并不因此而自卑。生于陋巷不是她的错,放眼望去,像她一样生于斯长于斯的街巷孩子,比比皆是,有多数人做伴的自卑就不叫自卑。她的小学同学一半住在帽儿巷,一半住在靴巷。放学后,她和同学们在帽儿巷打沙包,在靴巷跳皮筋。每天玩得天昏地暗,弯曲而狭窄的街巷孕育了她童年所有的美好。
直到上了中学,蒋秀梅才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上的人,并不都生活在街巷里,还有一个叫宿舍院的地方令她自惭形秽。随便张嘴问问,她中学的同学,哪个不是住在父母单位的宿舍院。
蒋秀梅第一次见识宿舍院,是去她的同学藏庆家。藏庆是坐在她后排的一位梳童花头的女生。和藏庆成为好朋友后,蒋秀梅对自己生出了诸多不满,就连蒋秀梅三个字也让她感到俗不可耐。她希望能有一个和藏庆一样两个字的不带性别特征的名字。
那天下雨,蒋秀梅没有带雨伞,藏庆把她拉到撑开的绿伞下,说,干脆跟我到我家做作业去。这是蒋秀梅求之已久的,她步伐喜悦,和藏庆肩并肩,走在蒙蒙细雨中。心中油然升起的是杜甫的两句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