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人物(小说二题)
来源:光明日报 聂鑫森聂耽
聂耽的这个名字很特别,繁写的“聂”字是三个“耳”,加上“耽”字的一个“耳”,共有四只耳朵。当年写《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家聂耳,姓名中也是四只耳朵。
其实,聂耽最初叫聂丹,尽管电影演员有赵丹,但他终觉这个“丹”字太女性化了,不阳刚。他的耳朵大而长,读小学和初中时,伙伴们给了他一个绰号:“大耳朵”。他一点都不恼,“大耳朵”比那个“丹”字有气派。
聂耽性格内敛,不喜欢疯跑乱叫,好静,尤好静中读书。初中毕业,他选择了去读中专技校,是“家有万金不如薄技在身”的古语对他起了作用。他还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改名。他决定用同音字“耽”,取代那个“丹”。他在读古书《淮南子》时,“夸父耽耳”一语让他眼睛一亮,注解中说:“耳大而垂谓之耽。”他的绰号不是“大耳朵”吗?
技校毕业,聂耽分配到一家国营纺织厂当保全工。保全工就是维修工,哪台纺纱机、织布机出故障了,一个电话打过来,他和他的工友便提起工具包,立赴现场去处理。待机器重新运转,他们便如鸟儿归巢,回到保全班的值班室里。
四十多年过去了。
聂耽退休了。
他的家是一个前庭后屋的格局,嵌在古城湘潭一条长而窄且弯弯曲曲的巷子里,巷子名叫曲曲巷。小庭院是祖产,安静、亲稔、自在,正如鲁迅的诗句所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冬秋。”所以他不去住什么社区的高楼大厦,那是一个个关鸟的笼子,憋屈!何况,曲曲巷的位置太好了,出巷口便是商铺林立的平政街,卖什么的都有,热闹、便利;而一出巷尾,则是四时景物宜人的雨湖公园,湖光潋滟,长堤、小桥、亭阁、花树随处可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