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技能谁最棒? ——全国养老护理128名高手在宁比武
12月4日,由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南京开幕。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员61.5万人,其中养老护理员约32.2万人,他们是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保障。国家两部门联合举办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旨在搭建养老护理员相互切磋提高技能、弘扬孝亲敬老文化的平台,发挥国家级竞赛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让全社会更加理解支持养老服务工作,让更多有志者加入养老服务行业。
沉浸式比赛,重点考察老人的情感需求
本次大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各赛区落实全员部署、全员培训、全员参与的要求,共组织地市级选拔赛454场、省级选拔赛32场,参赛选手达3.4万人,参赛人数之多、培训力度之大,在养老服务领域前所未有。
“护理老人并不只是管他们的吃喝拉撒,其实这是一门技术活,要从老人的眼神动作读懂老人的心,而此次大赛的特点就是‘力求真实性,促进专业性’”。大赛裁判长刘则杨如此表示。据了解,本次大赛分为理论知识竞赛与操作技术竞赛两部分。操作技能单项赛中,参赛选手根据抽签顺序分别在A、B、C、D四个赛道中参加比赛,每个赛道选出5名选手进入最终决赛。
在现场,为了让20名决赛选手尽快进入角色,技术赛场“一比一”还原“居家”“社区日间照料”“养老机构”3类养老方式的真实场景,不仅考察选手们的生活、基础和康复照护能力,还考察他们对人文关怀、心理支持和认知症评估等全方位环节的掌握程度。现场通过实景与直播、录播等相结合的方式,在方便裁判执裁的同时,以开放办赛理念向全社会呈现现代养老服务场景。
“老人不愿进餐怎么办?”“老人不配合怎么办?”在比赛中,“扮演”老人的工作人员经常还会对护理员耍耍小脾气。现场,一位养老护理员选手在对老人进行康复能力评估后,柔声细语地鼓励老人:“奶奶,我刚才评估了一下,您右侧不受影响,还可以在辅具支持下行动,比很多人都强呢。我们要不要试一试,戴上矫正器,拄着拐杖,试一试康复训练啊?”在护理员的鼓励和支持下,原本抗拒训练的老人,慢慢开始尝试站起来训练。
刘则杨说,选手遇到的问题可能就是生活里会真实发生的问题,此次比赛更加重视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上的需求,“现在的老年人,更看重的是尊重、爱和关怀,这要求我们的选手一眼就看出老年人心理上诉求,并对老人进行心理的疏导。”
选手年轻、学历高,养老护理成为朝阳产业
在现场,记者的直观感受就是此次大赛的选手更年轻。根据主办方提供的资料,此次参加全国决赛的128名选手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最小的21岁,最大的42岁;选手平均从事养老护理工作达到6年,最长的达到了13年;128名选手中有10名男选手。所有选手中一半是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来自辽宁的王雪源表示,自己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特意上网了解了相关专业,报考“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她的初衷很简单:就算是今后不从事这个职业,也能用所学的专业来照顾家里的老人。王雪源说,自己班级的同学尽管毕业后并不都是从事养老护理,但自己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价值所在,“老人们都喜欢有活力的面孔,我就是她们的‘开心果’,和老人们在一起,我很自豪。”
培养和建设一支数量大、专业强、层次高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是解决养老难问题的关键,也是提升养老服务整体水平的重要保障。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林莉表示,“十四五”期间,全省要新增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养老护理员不少于10万名,培训养老护理员不少于20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我省与民政部开展部省合作,共建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是全国第一所本科以上层次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今年该学院招收本科新生169人、研究生新生20人,着力将学院打造成为服务全国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政策研究基地、国际合作基地、示范引领高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