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1-12-11 09:18:53

【写作课--375】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写新闻稿也如此

处处留心皆新闻


写新闻稿复杂的原因之一是找不到新闻,无从入手。
怎么办?这就要求写作者多留“心眼”,培养新闻敏感,通过勤走、勤看、勤听、勤感觉、勤思考去发现新闻,挖掘新闻。
新闻是什么?是新鲜的事,是读者想知道的事。写作者要带着问题去采访,处处留心,事事留意,凡是读者关心的,又符合政策方针的,就要加以关注,就要去开掘,就可以写。一些小地方、小单位、小企业为什么能出大新闻?主要是把新闻挖掘出来了,以小见大,主题抓对了。
比如,“狗咬人”这一件事,在许多新闻教科书上一直被认为“不是新闻”,只有“人咬狗”才是新闻。然而,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的“小莉帮忙”节目,通过10期的努力,终于把安阳“狗咬伤老人”做成了全国大新闻。这是因为这条新闻抓住了“群众利益无小事、作风问题无小事”这个热点,引发了社会公众的正义力量。


搜集材料重选择

有了题材后,就要搜集素材。写新闻稿复杂的原因之二是不知道材料怎样取舍。
取舍的原则是:既要多,更要精、要典型。要从大量的、甚至有些枯燥的材料中挑选出精华,而这些精华正是能够说明主题的,是与文章的“新闻眼”紧密结合的。
鲁迅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这话是十分有道理的。文章中用素材太多太乱,会使文章臃肿而乏味。
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要为主题而选材。在选材前,先要审一下题,根据写作目标来选,这样就基本确定了选材的范围。然后,在这一堆选定的目标中,再挑选出最能表达写作意图的主要材料,详写。其他材料,可略写。
魏巍在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从几十个事例中精选出3个,突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面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语言通俗加简洁

新闻稿的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尤其是写政策解读、科技报道、经济报道时,很多专业名词要通俗化,把它们解释清楚。文章中的典故,有文言文的,最好翻译成白话文。
每段的文字不要太长。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是快节奏、省时间。每段的文字太长,会使读者失去阅读的耐心。因此,当内容有转折、间隙之时,便可以考虑分段。即使是所讲的问题是在一层次上,也可以分为多段来写,不必拘泥于一大段把它讲完。
每句的文字也不要太长。太长的句子要改为短句。这样读起来就不绕口,易理解。有些长句子是因为只用一个主语想说明全部问题,读起来费劲。通过提炼主干,分开叙述,变成多个主语,完全可以使长句变短。
比如,以下这个长句子:
“至今人们还清楚地记得那天凌晨,解放军战士在狂风暴雨横扫山崖、泥石流滾滚而下的危急情况下及时把崖下村民从险境中抢救出来的那一个极为动人的场面。”
这句话的主语只有一个。如果要改短句子,可以这样改:
“那天凌晨,狂风暴雨横扫山崖、泥石流滚滚而下。解放军战士在危急情况下及时把崖下村民从险境中抢救出来。至今人们还清楚地记得那一个极为动人的场面。”
这里的主语分别是“狂风暴雨、泥石流”“解放军战士”“人们”。文章的内容没有变,读起来比较轻松。
新闻稿语言的通俗简洁十分重要,它是记者概括能力的表现,也是站在读者角度写稿的要求。
有的新闻稿内容较多,比较长,不好删,怎么办?建议在稿件中现加上小标题。小标题可以使文章的条理更清晰,能吸引读者眼球,使一篇长文变成了几篇短文,会让读者加深对文章的印象。



(作者姚赣南系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文学硕士)

dongzi 发表于 2021-12-11 09:19:33

处处留心皆新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课--375】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写新闻稿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