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68 发表于 2021-12-29 08:23:00

段美乔:建构独立的现当代文学版本文献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段美乔  2021年12月28日07:51
关键词:版本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版本文献研究肇始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唐弢、姜德明、朱金顺、陈子善、刘福春、金宏宇等几代学者的接续耕耘,至21世纪初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版本文献研究渐成气候。近10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版本文献研究持续升温。但迄今为止,现当代文学文献的版本谱系和版本校勘仍未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其理念和方法基本还是承袭自古典文献整理中的版本校勘传统。学习和借鉴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在现当代文学版本文献整理和研究的发生期与成长期自然无可厚非,但随着现当代文学版本研究的不断推进,现当代文学文献自身特性越发凸显,故此需要寻求新的学术路径,建构独立的现当代文学版本文献学。
认识现当代文学版本文献的特性及由来
现代出版文化和印刷技术深刻参与了现当代文学文献的版本生产与流通,促成现当代文学版本文献的特性。
首先,现当代书籍出版前通常经过作者自己的校订,但在印刷过程中,印刷所和抄写工皆有可能对原文进行误植,出于对现代机械复制的信赖,这类偏差容易长期被隐蔽起来,进而影响到读者的理解。张丽华对鲁迅“随感录”的《新青年》刊本与北新书局《热风》本的校读、段美乔对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曹禺《日出》各重印本的比对,都说明了这一问题。
其次,现代出版文化的活跃与印刷术的快捷便利,使现当代文学作品版次更迭极快。这些重印本并非仅仅是对最初的“版次”进行简单的“复制”,在版本的物质形态上往往会呈现出明显差异,进而显示出出版者及受众对其认知的微妙变化。典型的如郭沫若诗集《女神》,在1921年的初版本之后,多次再版重印,各重印本在封面设计、广告推介及合集归属等方面的变化,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段社会文化语境存在的差异。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现代印刷术的快捷便利,作者本人可在短时期内自行修订内容,形成诸多独立又相关的修改本。这是现当代文学版本文献迥异于古典文献的最独特之处,也是现当代文学版本文献整理和研究的重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段美乔:建构独立的现当代文学版本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