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66 发表于 2022-1-3 09:56:46

山西省工会搭平台建舞台组织职工建功立业

参赛职工累计1722万人次,产生创新成果45万项,创造经济价值158亿元……
  看到这组2016年以来全省工会“五小”竞赛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想起那首著名的老歌 《咱们工人有力量》。
  其实,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只是“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一个侧面。
  队伍不断壮大、素质全面提升、结构更加优化、先进性不断增强的山西800万职工,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创造者,也是新征程的凝聚者。
  回应时代呼声,山西省工会挺身担当——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牵引,与时俱进地赋予劳动和技能竞赛新的内涵,不断完善竞赛的内容与机制,拓宽领域、夯实基础,实现了从体力型向智能型、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跨越,以赛提素质,以赛促成长,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力支撑。
  高位推动,培养最坚实最可信赖的力量
  “在太钢,技能大师的待遇不低于集团高管。”“技能大师周建民挣的是年薪,出差标准比照集团副总”……在山西省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30多名产业工人接受采访,畅谈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纵深推进带来的 “满满收获”。
  全国劳模、大同市环卫工人孙秀兰则另类秀“富”,谈起了受邀和市委书记共乘直升机俯瞰城市全貌时的震撼场景。
  从收入待遇到素质提升,再到建章立制,提高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山西省通过改革赋能让优秀产业工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全省上下不断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聚焦重点难点,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引向深入。“产改”4年来,省委、省政府以及相关厅局出台相关制度文件30余个,涉及思想政治建设、技术工人待遇、职业发展、职业教育改革等多个方面,各市也结合实际出台配套政策文件,把各项改革举措进一步落地落实。
  比如,全省组织部门在2017年—2021年共下达产业工人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44146名,及时把产业工人队伍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全省人社部门大力推进全民技能提升工程,3年来共培训各类人员300多万人次,其中组织企业在岗职工培训140余万人次,技能人才的净增量达百万人,技能人才占全省从业人员的比例由2017年的15%提升至近23%。
  设在省总工会的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通过选树培养12个省级改革典型试点、76个市级改革典型作为第一批试点,以点带面推动改革向纵深推进。试点单位积极探索新机制新举措,形成了一批针对性操作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过去的“多劳多得”到如今“优劳优得”“技高者多得”,全省各类企业纷纷出台对技术工人的分配政策。太钢集团建设了以首席技能大师为核心的高层次人才队伍,薪酬达到普通职工的5至8倍,去年对贡献突出的团队和个人进行即时、专项激励达8000万元。
  离开机关,选择下井,西铭矿“90后”矿工韩天问决断迅速,除收入高四五倍外,还在于他读懂了“山西焦煤集团近年有3500余名一线工人走上管理岗位”这条信息所倡导的价值取向——“产改”正在打破企业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
  着眼企业转型实际和人才结构实际,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确立了培养选拔任用干部的“1311”工作思路,2019年有31人从一线工人走上集团中层管理岗位,一批大学毕业生受到鼓舞,主动申请到生产一线的艰苦岗位锻炼。
  “让技术工人感到有奔头”的新气象不只在国企。2020年全国劳模、山西斯普瑞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巩志义就是从私企学徒工干起,历经车间副主任、部门经理、销售经理等多岗位锻炼成为高管的。他感慨道:“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打通成长路径渐成‘企业自觉行为’,这也让许多年轻工人对干技术不再望而生畏。”
  改革赋能,让山西广大产业工人更有力量、动力十足。2020年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评选表彰中,产业工人领跑光荣榜,占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者人选的55%。
  四轮驱动,职工创造活力创新成果充分涌流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山西蹚出转型发展新路就是要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强调要把创新摆到核心位置,引领和支撑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省总把开展职工“五小”创新、工匠选树命名、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以及创新成果评选与交流等群众性创新活动作为把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到基层、组织动员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重要途径,通过激励创新、培训人才、比学赶超、服务保障,引导广大企业和职工群众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的具体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
  围绕创造创建点燃全员创新“反应堆”。省总坚持以职工为中心,让职工当主角,5年来命名321个省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和传统工艺(手艺)大师创新工作室,目前省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和传统工艺(手艺)大师创新工作室已达488家,每个投入扶持资金5万元,确保职工创新项目有带头人、有骨干团队、有场所设施、有活动经费、有项目计划;从2015年起组织开展“五小”活动,隆重举办了3届竞赛成果展,投入上千万元奖励职工创新,营造了让一线职工的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广大职工自觉参与创新创效活动的各个环节,夯实了活动的群众基础。5年来,全省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共38720480件,已实施的合理化建议879287件;技术革新项目155289项,职工发明创造项目48561个,取得国家专利17359项,推广先进操作法14577项。
  围绕技能提升构筑工匠人才“蓄水池”。省总主动融入省委 “人人持证、技能社会”重大战略部署,通过建设三晋工匠技能实训示范基地,实施“花开满园”行动,筹建“山西工匠学院”,以高端工匠人才引领深度参与企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构建起 “工匠学院+实训基地+网上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会技能培训阵地。各级工会围绕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组织开展群众性、常态化的岗位练兵活动,5年选树技能带头人活动28688个,共选树技能带头人(金牌工人、首席技师、首席员工)82686人,技能人才(劳模)师徒结对118426对;通过技能比赛晋升技术等级69187人次,通过培训提升技能等级48419人次。
  围绕比学赶超搭建技能人才“练兵场”。省总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总结以往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不断丰富和完善劳动和技能竞赛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和载体,逐步实现省级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和“双碳”节能减排竞赛全覆盖,并出台文件,对获得国家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前20名的选手及其教练组和获得省级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各工种前6名的选手进行一次性物质奖励。各级工会“以赛促学、以赛代培、以赛提艺”,为百万职工搭建起岗位成才、人生出彩的平台。5年来,全省共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77901项,参赛职工11325052人次;开展岗位练兵活动28927次。
  围绕时代需要,打造职工创新“孵化器”。省总聚焦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六新”突破的重大攻关课题,从969项创新成果中筛选出91项,作为转型项目重点培育,组织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揭榜攻关,变大师“单兵作战”为一群高手“组团出击”。各级工会在建立健全项目预报、工作台账、督导通报等工作制度,强化职工创新活动过程管理、督导的同时,着手建立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数据化管理平台,很多企业还应用网络或者自行开发软件,使发现问题、团队攻关的流程更便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西省工会搭平台建舞台组织职工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