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冬至就是年
过了冬至就是年刘永军 时光匆匆,又到了年底,光阴如水,迎来冬至,冬至,是数九的开始,从这天起,气温降低,天气更冷,常言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沿冰走……可见,冬天的天气进入的最冷的阶段。因此,冬至这天,人们都有吃饺子的习惯,就有了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冬季已经到了,春节离我们又更近了一步,冬至大如年,过了冬至就是年。冬至这天,无论是家庭还是企业,人们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和面、盘饺子馅,家人或职工围坐在一起,你擀皮,我包饺子的热热闹闹情景,让人感受到冬至节日的和谐、幸福氛围。
记忆当中,我的童年的时光大部分在农村度过,七十年代那个贫穷的时代,小时候我最害怕过冬天,因为缺吃少穿,冬天的寒冷再加上饥饿,手和脸冻得裂开口子,生疼生疼的,每到冬天晚上,我就用开水烫手,把手擦干后,趁热将冻手膏均匀地涂抹在手上,用手背反复揉搓后,将手背在煤火炉上烤,用这样的方法治手裂口子效果非常好,在我心灵深处给我留下了非常害怕过冬天印象,于是,一直在心里拒绝去赞美冬天。而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都有了暖气、空调、小太阳、电暖风等制热电器的使用,解决了冬天寒冷的难题,我对冬天不在有抵触情绪。
说起冬至吃饺子,现在人们吃饺子是很平常的事,但回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能吃上饺子可难了。那个时候过年能吃上几顿饺子是看一户人家穷与富的标准,无论多穷的人家除夕晚上也要吃上一顿饺子。记忆中,由于那时生活条件极其贫穷,家家户户只能吃白菜、萝卜馅的素饺子,冬至、春节吃上一顿热乎乎、香喷喷的素馅饺子就是过年,是一件幸福的事,看饺子下锅是件有趣的事情,七十年代农村人做饭用的是烧柴火的大铁锅,需要往锅里倒半锅水,盖上锅盖后,将柴火用火柴点着后,往灶膛内添柴,一边拉风箱将灶膛内的柴火吹旺,将锅内的水烧开,待锅里的水沸腾后,这时就要将饺子下到锅里面,这时就要加大火力,锅里的饺子上下翻滚,饺子煮得都浮到了水面,伴随着飘香的饺子味弥漫着整个房间,便增加了人们的食欲,用漏勺捞出饺子,蘸上醋即可食用。现如今吃饺子是件很容易的事情,饺子的品种也越来越多,韭菜肉馅、羊肉馅、藕丁馅、鸡蛋韭菜馅……餐馆、超市货柜里饺馅儿名称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但我没吃出儿时的味道,吃出儿时的温暖,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的情景,用烧柴火的大锅煮饺子,热气腾腾煮饺子的场面,再也看不到了,只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每年冬至,吃上母亲包的饺子,吃着香喷喷的饺子,再喝上二两酒心里美滋滋的,有道是“饺子就酒——越喝越有”,温暖一冬,温暖一生。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温暖一冬,温暖一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