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儿特别浓
儿时的年味儿特别浓刘永军 记忆里,小时候农村年的味道特别浓,一进入寒冬腊月天,年的味道就在孩子们的期盼中,飘香的熏肉味儿,甜甜的糖果味儿……就会淡淡的弥漫在寒冷的空间里。“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伴随着儿歌声,年的脚步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盼年的心情就会变得急切,感觉时间过得特慢。
腊八这天,母亲就会精心熬制一大锅香喷喷的腊八粥,为了熬制一锅腊八粥,母亲在腊八前的晚上就把熬制八宝粥的所需食材:黑米、江米、黑豆、黄豆、葡萄干、大红枣、莲子、花生洗净用清水泡一晚上备用。腊八当天母亲和姐姐便会早早的起床,熬制腊八粥,那时在我们老家衡水家家都用烧柴火的大锅做饭,母亲先往锅里加适量的水,然后把泡好的食材和适量的冰糖全部倒入锅里,盖上锅盖,这时,姐姐也把烧火用的柴火准备好,坐下来开始点火,点燃柴火后,姐姐一边添柴火,一边拉风箱,加大火力大火把锅烧开,待锅烧开后,为了防止八宝粥糊锅底,母亲便会用勺子不停地搅拌,这时,姐姐也配合着把大火转成小火,慢慢的让锅里水一点点收干,直至腊八粥熬好后,才把火熄灭,就这样一锅香喷喷、甜丝丝的腊八粥就熬制好了,一家人便坐在桌前慢慢品尝。
每年过年腊月二十六,母亲就会到市场上采购过年需要的猪肉,她把精挑细选的猪肉进行清洗,留出一些猪肉剁肉馅外,其余的全部切成大小相等的小方块儿,多放一些水煮一大锅,肉煮好后,母亲把煮好的猪肉捞出来,然后在锅底放一些红糖和小米,把煮好的熟猪肉在放到锅篦子上进行上糖色熏煮,那时,满屋子的熏猪肉香味儿让我们姊妹几个垂涎三尺,馋的直流口水,母亲每次熏完肉以后,就让我们大吃一顿,把剩下的熟肉储存起来,用作过年和年后招待亲戚,肉汤进行处理后做成肉皮冻,肉皮冻特别滑口好吃,是我的最爱。
要说过年最高兴的就是年前腊月二十八最后的一个大集,我们那叫赶花花集,这天人们都聚集到乡镇的集市上,卖肉的、卖菜的、卖年画的……赶集的来回走动挑选年货,真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所有的年货都会在这天备齐,父亲便带着我和弟弟赶大集,因为我和弟弟参与买鞭炮的过程,电光炮、烟火啊……买上一大塑料袋子,而母亲和姐姐则在家中忙着蒸馒头和年糕,那时生活条件艰苦,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白白的馒头,一锅锅馒头蒸熟凉透后,放到一个大容器内存放,准备过年和年后招待亲戚食用。
年前三十的下午,家家户户是最忙碌的时刻。父亲、我和弟弟们开始分工打扫院子的卫生、挑水、贴春联,挂灯笼,忙的不亦乐乎,我们虽然分工明确,时而又相互配合。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高高的灯笼挂起来红红的对联贴起来,大红的对联把每家每户装扮,整个村庄就被喜庆填的满满的。
在我们农村,三十晚上要在院子里点上一堆柴火,把院子照的通亮。要说过年的“压轴戏”就是一家人坐在电视机旁观看一年一度的文化“大餐”春晚,和家人一起守岁,除夕夜,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家家户户开始放鞭炮,村子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天空。伴随着歌唱家李谷一的一首歌曲《难忘今宵》,春晚结束,大年初一,各家各户又早早起来,吃过饺子后,不等天亮就会走出家门,成群结队挨家挨户给老人们拜年,每到一户人家拜年,主人就会拿出烟和糖果盛情款待,临走时,主人还端着糖果旁往小孩儿们的兜里装糖果,拜年已结束,小孩儿们的口袋里装满了“战利品”,小孩儿们的心里美滋滋的。
回想起儿时的年味儿特别浓,它伴随着我们在香喷喷的猪肉里、在噼里啪啦的鞭炮里,在欢歌笑语中度过……
手机: 1523006109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