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巴彦淖尔分公司:用百分努力保障“天赋河套”网络畅达
用百分努力保障“天赋河套”的网络畅达(图4幅)——记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巴彦淖尔分公司网络部
◎赵凌洁 李敏捷
敕勒川,阴山下,素有“天赋河套”美誉的巴彦淖尔壮美如画。然而谁能想到,在“天赋河套”的网络屏障背后,是一个平凡的班组在与时间赛跑,以“网络匠人”的实力担当,守护着巴彦淖尔的网络心脏呢?
【班组简介】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网络部现有成员53名,平均年龄37岁,其中党员28人。他们守护着巴彦淖尔6.4万平方公里的数千台通信设备和2万多公里传输线路的稳定运行工作。
令众人刮目相看的是,他们不仅在2019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还在2021年站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他们就是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巴彦淖尔分公司网络部。
暴雨中最美的“风景”
雨中漫步是浪漫?不,对于通信行业的网络人而言,“雨”意味着24小时轮岗值守、随时待命、接收预警。在这里,严谨的职业操守是移动网络人面对天气变化的首要准则,在接到暴雨、汛情等紧急通知时,网络人总是未雨绸缪,立即启动防汛、防灾紧急预案,有条不紊极速开道,前往最需要支援的阵地。
【班组精神】
保障在先,奉献在前;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全体集合!”2018年7月20日6:20分,一场疾风暴雨袭击了巴彦淖尔。当网络部网优中心的经理许惠与网络战线的同事们接到命令时,紧急集合,立即奔赴黄河沿线,观察基站附近的汛情,并查看暴风雨对基站的影响。一路上,他们冒着大雨,相互鼓励,互相监护,深一脚浅一脚,硬是完成了长达100多公里的巡线任务,将险情扼杀在摇篮里。
在巴彦淖尔分公司网络部,类似这样的险情不知出现过多少次,平复过多少次。但是,不管遇到什么险情,有多么困难,他们都能团结一心,化险为夷。2019年7月,乌拉特前旗发生暴雨,并引发泥石流,导致传输阻断37处,基站退服61个,639个村落以及4万多群众面临信号全阻风险。
那可是数万受灾群众的“生命线”,抢险救灾,刻不容缓!于是,接到险情通知后,面对绵延万里的通信网,网络部应急保障突击队队长贾淼淼带领班组成员采用故障分析定位、故障排查定位、故障抢修处理等三项方案迅速抢通业务。在整个抢险过程中,雨水不仅浸湿了他们的衣服、鞋子,还肆意冲刷着他们的脸颊,但他们似乎浑然不觉,既顾不上擦拭,更无暇避雨。
“前方怎么样?”“顶住!”“加油!”在风雨中,他们就这样彼此交流着,互相鼓励着……
“还有几个风险点需要继续加固!”“成功连接!”“后台数据运行正常!”每当一个风险点被处理好,所有人兴奋得击掌欢呼,既为自己加油,更为同事助力!
“全力以赴做好前方兄弟们的保障,我就是你们最硬的后台!”与此同时,在通信保障的后台,无线基站维护班的屈阳也正时刻关注着受灾情况和队友的安全,并时不时为同事助力。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23时、凌晨1时、2时……网络部成员各自坚守在自己的战线上,及时通报着通信受灾和恢复情况。
经过数小时的奋战,警戒终于消除。而此时,还未卸下一身疲惫的屈阳就和同事们开起了玩笑:“在这次暴雨中,我们网络人抢修的身影被朋友圈刷屏了,你们看,我们是暴雨中最美的‘风景’,哈哈!”
风沙中最坚强的“后盾”
【班长自述】
网络部总经理李勇:我要用自己的火把点燃别人的火把,让星星之火照亮巴彦淖尔的网络心脏。
2020年3月,沙尘暴来了,狂风卷着漫漫黄沙从遥远的蒙古国吹到了内蒙古。大街小巷到处飞扬着尘土,使每个角落都弥漫着刺鼻的沙尘味。萧瑟的街道上,屈指 可数的行人用围巾紧紧裹着脸,眯缝着眼,行色匆匆地往家赶。这时,网络部技术骨干王如义正在家里和乖巧可爱的女儿享受着周末的亲子时光。
“铃铃铃……”突然,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打破了周末的欢愉。
“乌拉特后旗蒙汉村由于强沙尘天气造成市电停电,基站退服,需要紧急处理。”接到电话的王如义只好放下怀中的女儿,再次跟女儿“请假”:“好孩子,听话,爸爸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组员议论】
组员李敏捷:网络部是一个团结向上的标 杆型团队,不论是处理各种故障,还是大型赛事、突发事件的通信保障工作,都能看到我们的身影,并在全区网络运维技能竞赛中获得过12个专业团体奖。
其实,这样的事情对于网络部的人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但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网络部的全体成员都能主动顶上。因为在他们看来,舍小家是为了大家庭的成员能够生活得更好,正如中国移动的一句广告词:移动改变生活!所以,这一天,接到抢修任务的他们驾驶着一辆皮卡车,穿梭在乌拉特后旗戈壁滩上,任凭凛冽的寒风夹杂着无尽的黄沙肆意挥洒在曲折的戈壁滩公路上。当他们渡过了最后一条河槽,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网络部的弟兄们顾不上奔波的劳苦,立即投入到抢修工作中。
与此同时,因受疫情影响,家住乌拉特后旗边境戈壁的傲木格小朋友需要在家上网课,而此次沙尘暴又造成了他家的网络中断。无奈之下,他的家人只好用皮卡车带着他到离家15公里外的山头上上网课。
群众利益无小事。于是,得知情况的网络部党员突击队又经过370公里的长途跋涉来到了傲木格家。他们经过一番现场观察和思索,本想通过提高基站功率、现场安装信号满格宝的双重手段,在傲木格家的房顶安装接收天线,但肆虐的狂风在屋顶显得更加猖狂,给安装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情急之下,王如义和马永禄等人只好抱着木桩,互相配合着完成固定工作。
“先根据风向调整位置。”一旁的董月一边出主意,一边极力用自己的身体为他们阻挡着风沙的侵袭。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拆卸和安装调试,当天下午5时,傲木格家CPE接收天线终于换好了。
“太谢谢你们了,你们就是风沙中最坚强的后盾!”看着孩子终于能在家里上网课了,傲木格一家激动地说。
点燃别人的“火把”
这些年来,对于网络部来说,驾轻就熟的背后是千百次的反复操作,稳定数据传输的背后却是无数个日夜的科研攻关。特别是从2012年网络部成立“李勇创新工作室”以来,科研人员已从创建之初的4人发展到如今的20人。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创新成果也层出不穷,以至于他们不仅成为公司应急通信保障的排头兵,还是科研战线上的冲锋者。
【上级评价】
巴彦淖尔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翟敏:网络部这支团队总是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尽职尽责,忠于职守,无论在抗灾前线,还是在应急通信保障一线,他们都不惧危难险阻,善学善思,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网络人的责任与担当,成为守护网络世界的一束亮光。
“为什么宽带业务投诉率会持续飙高?”“为什么不同客户反映下载速率不一样?”“怎样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些问题曾是李勇创新工作室的“绊脚石”。为了解决这一连串的问题,就连他们自己都记不清楚,有多少个万籁俱寂的深夜,创新工作室的会议室仍然灯火通明,此起彼伏的讨论在走廊里响起一阵阵回声。
李勇作为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面对各种问题,不仅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团队,还带领团队成员共同分析调研数据,组织讨论和改进意见。随着讨论的激烈进行,几天后,一场场头脑风暴、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便变成了一张张全面详细的关联图,变成了一串串代码、一张张申请、一组组数据……
谈起每次的难题攻关,组员李敏捷都会说:“每一个难题都是无数个夜晚,团队成员无数次的‘唇枪舌战’和‘思维优化’的结果。”
难得的是,该团队的做法不仅为保障网络通信畅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也大大加速了青年员工的成长。其中,90后网络精英贾淼淼就是其中的一位,她总结提炼的发明专利、科技论文、技术成果、质量管理成果等共计52项,有4项获得国家 级奖励,11项获得省部级奖励等,2021年,她还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我要把创新过程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面对成绩,贾淼淼坦言,“我要像李勇一样,用自己的‘火把’去点燃别人的‘火把’!”
事实正如贾淼淼所言,在巴彦淖尔市网络部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都时刻在线,他们热情、创新、拼搏和奋进的姿态,用百分的努力保障着“天赋河套”的网络畅达。在新的一年里,他们表示:在服务客户的道路上,他们将初心不改,始终前进。
图片1:网络部员工手捧“全国工人先锋号”奖牌合影留念
图片2:网络部员工在进行数据勘察
图片3:网络部开展防凌汛应急通信保障演练
图片4:网络部女工参加读书活动 荣登今晚大标 在服务客户的道路上,初心不改,始终前进。恭喜荣登大标,学习见刊稿!
保障在先,奉献在前;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用百分努力保障“天赋河套”的网络畅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