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2-1-19 09:11:16

【写作课--458】为什么自己的稿子老与别人“撞车”?

        自己的稿子老与别人的“撞车”,这确是刊稿率低的重要原因。为什么产生“撞车”现象呢?据我的体会,原因有以下几条:

  一是平时不大爱看报纸,对报纸上当前的宣传中心是什么不大清楚,更不了解在某一专题的报道上,已见报了哪些方面的报道,下一步的报道重点是什么,这样,盲目采写,就很容易将别人报道过的“旧闻”当“新闻”,写出与人雷同的稿子。

      二是虽看了报纸,但是只满足于“报纸上有什么我就写什么”,只抓共性的问题,不抓有个性的问题,如此步人后尘,就难免与人家的稿件内容“撞车”。

      三是破题大,抓问题粗,这在某个问题刚开始报道时尚可,如果在搞深入报道时还这样“大而化之”,你想到的主题别人也容易想到,这就难免会“撞车”的。

  怎么避免“撞车”呢?

  一、要会看报。通讯员读报除了学习和获取信息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即了解当前的宣传中心和看看已经登了哪些稿件,还有哪些稿件没人写。懂得了宣传中心,你便懂得从哪个方面用劲;懂得已经登了哪些稿件,就知道自己写哪方面的稿件不与人家“撞车”。有经验的通讯员,往往通过研究报纸,预测下一步宣传中心和侧重点的转移,这样,有的放矢地采写稿件,就不大容易“撞车”了。

  二、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不盲目赶时髦,赶热门,力求写出自己的特点,写好反映自己稿件特色的细节。一般来讲,特点和细节是不大容易与别人“撞车”的。

  三、也有这样的情况,表面看来,自己要写的稿件内容与别人已经发表过的稿件“撞车”了,其实不然。因为某一重大题材,决不是登一两篇文章就草草收兵的,只要错开角度,其中有“高人一招”之处,就有发表的可能。所以,不要轻易给自己的稿子判为“撞车”,而要冷静分析,只要有特点,有新意,即使内容上有点“撞车”也不碍事。

  为了避免“撞车”,我建议你准备一个题目册,专门搜集、研究已发表的文章内容,确定自己的采写内容,久而久之,所谓“撞车”现象是会避免的。

作者简介
杨玉辰(笔名石翼)1944年生,大学毕业后 入伍,在基层当新闻干事18年,在解放军报当记者、在《军事记者》当编辑和主编18年,2005年退休后做新闻函授工作12年。退休前为大校军衔,主任编辑。
先后有3000余篇新闻和文学作品见诸报刊,先后出版诗集《战士的爱》、杂文集《杨玉辰杂文选》、《文苑淡墨——杨玉辰诗文选集》、《石翼书屋杂笔》、《新闻写作学步》等23册,荣立三等功3次。

dongzi 发表于 2022-1-19 09:12:58

不盲目赶时髦,赶热门

dongzi 发表于 2022-1-19 09:13:52

为什么你的稿子不能见“大报”?



杨玉辰: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稿件不能发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什么你的稿子只能上小报不能见大报呢?一般来讲,全省、全国性大报覆盖面大,读者多,来稿多,因此,大报的编辑对稿件的质量要求也就高一些,那么,登大报也就比登小报难一些。据我所知,中央级大报,刊稿率只有千分之一二,而地市级小报可高达百分之四五,甚至到百分之十以上。这就不难明白:一方面是大报上稿难,一方面是你写作刚入门,基础差,还达不到上大报的质量要求。这,恐怕是你上不了大报的主要原因。



  然而,也不尽然。有不少通讯员,是大小报齐头并进、兼而登之的,有的人甚至处女作就刊在全国性大报上。从这一点来看,上大报也不是“难于上青天”。那么,其中有什么“诀窍”呢?以下几点虽不是立竿见影的“诀窍”,倒是值得你认真反思的。



一、抓问题时,站的角度要高。全国性报纸所刊登的稿件,一般要对全局有普遍指导意义,因此在采写稿件时,作者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抓住带有全局性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一发命中”。有句话说的好,要“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站在田间地头找感觉”。



二、选取要报道的人、事时,一定要典型、突出。当您选择报道对象时,一定不能只考虑在本地区的位置,而且还要考虑在全国的典型性。否则,自以为很显豁、很鲜亮的新闻,一拿到全国就平淡失色了。



三、要力求写深一些。有些就事论事的简讯,在小报上尚可“照顾”一下,而在大报上就被排斥在外。



四、还是要多写多投,不要怕在大报碰壁。我相信,多吃几次“闭门羹”,你就会找到通向大报的“曲径”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莫将侥幸寄他人。写作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愚人的事业。精心打造精品,搞清楚报刊杂志的前世今生,有的放矢,才能有更多的发表机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课--458】为什么自己的稿子老与别人“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