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大学男生毕业后找工作碰壁 卖臭豆腐声名远播
臭豆腐里飘出书卷香
大学毕业工作碰壁,他在卖臭豆腐中品尝人生酸甜苦辣
社区
人物
“嘿!臭豆腐,给我来一份臭豆腐!”23日晚上7时,琼山板桥路上,一名中年男子远远地向臭豆腐摊子的年轻摊主亲热地喊道。摊主快乐地笑了笑,麻利地把豆腐块扔进油锅,随着“吱啦”一声,锅边飘出了一阵臭豆腐特有的香味。
年轻的摊主叫小瑷,2007年7月毕业于海南某高校电子专业,当年10月在学校后门摆起臭豆腐摊,比起名字,顾客们似乎更熟悉他的别称——“臭豆腐”。小瑷说,他喜欢别人这么亲热地称呼他。
求职碰壁
打算做“臭豆腐”
初见今年24岁的小瑷,白净的脸上架着副黑框眼镜,耳朵上还带着漂亮的黑色耳钉,有些前卫,还带着一丝学生气,让记者很难将他与臭豆腐摊老板这一身份联系到一起。他告诉记者,大学开始,他就已经独立兼职,干过家教,给人端过盘子。尽管经验丰富,大学毕业后的他却碰壁了:由于所学的专业比较冷门,经历了几个月,他都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在统一公司中规中距地做了一段时间“销售代表”后,他发现自己并不很适合这样的生活。
于是,小瑷开始多方考察,他发现学校的后门还没有人卖人们喜欢吃的臭豆腐,这让他打算起臭豆腐的生意经来。他笑着对记者说,自己原来“压根没有想过做这个行当。”然而,在他跟父母沟通时,这一决定并没有得到父母的赞同,电话那头的父亲很生气:“你不好好找个正经的工作,我们花几万块钱给你读大学做什么!”小瑷说,他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可也觉得委屈,“这是自食其力,并没有什么不对的,最要紧的是我要解决生存问题呀。”
第一桶金
“臭豆腐”声名远播
于是,对制作臭豆腐一窍不通的小瑷找到了在忠介路的卖臭豆腐出名的东北师傅学习技术。看似简单的臭豆腐其实并不容易做,小瑷开始了不停地试验,他告诉记者,好吃的臭豆腐,汤要清香鲜美,豆腐不能炸老,各种配料比例也要得当。试验期间,他总在“不停地炸着,不停地吃着。”为了做出好汤,他足足喝了7天的豆腐汤,“天天试汤,喝到怕了,每天的肚子都是圆鼓鼓的。”
终于,小瑷推着臭豆腐车子来到学校后门,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出摊了。做足了准备工作的他却突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毕竟作为一个大学生,做这个在一般人眼里还是‘屈才’的,更何况这里还有很多熟人,他们看到了会有什么感想?”他对记者说,他也担心自己的豆腐味道不好,销路不畅。
然而,卖出第一份臭豆腐时,看到顾客手里的汤碗很快见了底,小瑷心里立刻变得踏实了,“看来我做的臭豆腐有人喜欢吃。”更让他惊喜的是,第一天出摊就赚了240元。他说:“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一天,靠臭豆腐,我挖了人生第一桶金。”一位学校附小的学生告诉他:“哥哥,现在我们班的同学都喜欢吃你卖的臭豆腐,谁不吃,我们都觉得他不会吃东西。”听着,小瑷开心地笑了。
小瑷说刚开始做生意时,每天辛劳,却经常收到假币,让他很懊恼。但是父母却开始体恤他的不易,听到母亲表示想来海口帮忙,小瑷感动极了,他从做生意攒下的钱中抽出了几千块,给家里寄了过去。“虽然明知道父母根本不需要这些钱,但我还是要这么做,这是我对他们的心意。”他对记者说。
现在,小瑷炸豆腐、叉豆腐、剪豆腐、放佐料、加清汤——一系列工序进行得迅速熟练,没有半点马虎。而且,他还有了自己的出摊时间表:每天下午1时开始忙活,5时出摊,夜里11时30分收摊。他说,其余时间他都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断地看书,充实自己。他给自己每天的生意定了条底线:至少要赚到160元,多的时候还能赚到280元,他觉得这种日子过得不错。
未来打算
要开臭豆腐连锁店
为人亲和勤恳的小瑷很快跟周围的商贩们打成了一片,大伙一看到他,远远地就会喊出“臭豆腐”。记者了解到,有对卖臭豆腐感兴趣的师弟想拜他为师,对此,小瑷却腼腆地一笑:“我哪里是什么师傅,我都是跟师傅学的。师傅人很爽快,不光教我手艺,还教我做生意方法,我就把师弟介绍到他那去了。”
由于制作精细,小瑷的臭豆腐口味很好,因此生意很不错。他打算着等攒了足够的资本,就把他的豆腐生意多扩几家,时机恰当了,再找店面安稳下来,把他的臭豆腐更好地推销出去。“要把店子装修得富有特色,这样客人不仅坐得舒服,还吃得舒心。开连锁店肯定是好些,可花在装修上和租金上的成本还不是现在能承受的,要慢慢来。”他说。
听说学校下学期将搬到桂林洋新校区,小瑷有些犯愁,“现在在我这买豆腐的大部分都是固定的顾客群体,以学生为主。”他担心自己的顾客群会因此减少,为此,“我专门到桂林洋校区考察了一番,那边店面每个月每平方米80元到90元的租金高了,要慢慢来,好好寻找市场。”
采访中,“臭豆腐”告诉记者,他的女朋友现在在学校读研究生,他支持女朋友的选择。同时,对于现在所做的小吃生意,他的心态显得坦然平和,“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做这个自食其力,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人要脚踏实地。” □见习记者 王静 实习记者 朱敏 摄影报道
记者手记
采访结束,小瑷不忘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别忘了哪天再过来吃我炸的臭豆腐啊,我请你喝茶!”
其实,放下大学生身份,路边摆摊,风吹日晒,辛苦赚钱,着实不易。但记者在他开朗的笑容里,看到他面对生活新选择、对自我进行新定位时,那份坦然淡定和自信乐观。他,正在用这些小小的豆腐块积极面对自己的择业人生,用心走好自己的创业之路。
又是一年毕业时,根据2008年全海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统计资料数据显示:一方面, 今年海南省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将有45322人,相比去年增加了5000多人。另一方面,海南省今年新增劳动力人数将突破17万,而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仅8万个左右,需要就业的人数远远高于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
面对就业高峰,当毕业生们找工作遇到种种困难、产生种种困惑时,如何对自身进行定位,如何转变就业观念,也许“臭豆腐”的经历会给我们一点启发。
来源:海南新闻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