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476】运用平民视角,写好普通人的不普通处
谢晓玲美国新闻界有条定律,即“成功人士+普通事件”或“普通人士+奇异事件”就能成为一条有价值的新闻。
然而,近年来在我们的英雄舞台上,更多的普通人带着他们英雄的事件成为新闻的主角。如近两年甘肃日报在“我奋斗、我幸福”栏目中推出的典型人物,有的是基层工作者,有的是工厂的技术能手,有的是农村自主创业者,都是些平平常常的普通人,坚守在普通的岗位上,却为社会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折射出了进取和谐的时代精神。
典型中有英雄,但不是只有英雄才能成为典型,大千世界,再伟大的人物、再高尚的典型也来自群众。选择那些领导关心、群众关注、普遍存在的平凡人物的典型事件,以及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题材,才能获得感染人、引导人的效果。
典型的感召力在于典型的先进性和群众性。没有先进性,不具有时代高度,就不能真正发挥典型的表率、示范和引 领作用;不具有群众性,得不到群众认可和接受,就不可能引起人民群众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一个社会,要着力于“英雄道德”的建设,也要着力于多数人都能接受和实践的“大众道德”的建设。近几年来新闻报道的获奖作品,大多数都是以普通人物为报道对象,用其曲折的经历吸引人,用充满人文特色的细节感动人,以事件的结果教育启发人,最终达到新闻报道的目的。
新闻媒体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普通人的生活空间,关注占据社会大多数的平凡人自身的命运和价值。甘肃日报推出的一个个榜样犹如生活中的左邻右舍,打破了以往的遥不可及、高不可攀,普通人也成为宣传的主角,让人们从这些“平民英雄”的身上看到了人生的真谛和社会的希望,体会到了“真、善、美”不再是古老的传说,而是依然存在的时代精神和民族追求。
笔者采写的通讯《二宝的“亲人”》,写了社区的低保户古立春等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粒米,救助和帮助无亲无故的低保户、重病患者二宝的故事。社区工作人员得知二宝情况后,也义不容辞担起责任,捐款为二宝治病,料理后事,唱响了一曲感人的“真、善、美”之歌,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弘扬了和谐、仁爱、为民的时代主旋律。报道推出后,许多读者打来电话,表达自己的感动之情。
(作者单位:甘肃日报驻金昌市记者站) 有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