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2-1-28 09:27:45

【写作课--480】遇到“名单导语”怎么办?

原创 刘国昌

在最近的一次授课中,我讲要注意克服导语写作中的两个毛病:一个是“胖导语”,另一个是“名单导语”。

这两点引起大家的关注,特别是对“名单导语”反应强烈,认为“早应该改一改了”,但也有人面显难色:“领导非要这么写,怎么办?”

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今天我们议论一番。

“名单导语”,就是在消息导语中出现的领导干部的名字过多,而把最主要的新闻内容淹没了。

请看下面的实例——

学校召开2020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本报讯   6月6日,学校召开2020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党委书记XXX,校长XXX,党委副书记XXX,党委委员、副校长XXX,纪委书记XXX,组织部长XXX,宣传部长XXX等出席会议。

这条消息的导语所写,几乎都是领导干部的名字,这就有些“过”了。尤其是“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这个重要内容,导语里只是写了“召开会议”。至于谁讲话?如何从严?出台哪些重要举措等,导语里却只字未提。

这样的导语,我们姑且称之为“名单导语”。

我在授课中说,为何要克服“名单导语”的毛病呢?主要是以下的原因所致——

“名单导语”违背了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大家知道,导语是概括整篇新闻的一段最简洁的文字。它具有导读之功能,在消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而被人称之为“寸金之地”。

显而易见,这么重要的导语位置就应该把新闻中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写在这里,而不应当写的都是领导干部的名单。

有专家指出:“写导语的诀窍在于懂得取舍,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从上述的“名单导语”中,可以看出作者也进行了取舍,不过他取的是“领导干部名单”,舍的是新闻的重要内容。

如此写法,实不应该也!

也许有人会问,照这么说,领导干部的名字就不能在导语里出现了吗?

领导干部的名字,当然可以在导语里出现。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在于怎么出现!

领导干部的名字作为新闻要素之一,且与消息的重要内容有关,这就必须要在导语里出现。

如下面的这条消息——

学校领导与本校新当选院士座谈时强调(肩题)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在育人上务求新作为 (主题)
本报讯   近日学校校长XXX,党委书记XXX,与本校新当选院士XXX座谈时强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育人上务求新作为。
这里出现了两位领导干部的名字,因为校长、党委书记是这条新闻的主角。这样写让人觉得很自然。
如果不是这种情况,而是列了一些与会领导干部的名单,那就得纳入“改写”之列了。

有人问,有些会议领导干部出席的较多,需要在消息中写一下领导的名单。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还是按照新闻事实的重要性来排序。

首先要突出会议的最主要、最重要的内容。

二要突出与会议内容有关的主要领导干部。

三要在稿子的最后可以写一下出席会议的领导干部的名单。但要注意挑选,不能把名单“一录”了事。

写这些领导干部的名单,是为了显示对这次会议的重视与重要。一般的会议则大可不写。

在当下的新闻写作中,“名单导语”尚不是一个特别大的毛病。但其引起的后果却是值得人们深思。

我常在想,为何会有这“名单导语”毛病呢?

有人曾怪罪于领导干部本身,有的说“领导让这么写的”;还有的说“个别领导事前有嘱咐,名字要见报”等等。也许情况是这样的。

但我以为,根本原因还是我们记者编辑本身的问题。如果我们坚持新闻写作的原则和立场,杜绝“官本位”,在写作上讲究技法,那我们就会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名单导语”的毛病,让真正的新闻稿件脱颖而出。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dongzi 发表于 2022-1-28 09:29:38

突出与会议内容有关的主要领导干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课--480】遇到“名单导语”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