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总工会:构建“三道屏障” 提高女职工维权服务质量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李国 通讯员何菊
近年来,重庆市江津区总工会紧紧围绕“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这一主线,着力构建“三道屏障”,切实提高女职工维权服务质量。仅2021年,共调处各类维权纠纷13起,为女职工成功挽回经济损失23万元,新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36份,涵盖女职工2916人。
http://www.workercn.cn/html/files/2022-01/11/20220111145509370554680.jpg “我们抓住线下宣传入脑入心和线上普法有声有色‘两条主线’,推动法治教育常态化,增强女职工权益保障‘免疫力’。”江津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总工会在司法、人社、卫生等部门工会选聘女职工组建一支懂政策、通业务、有经验、态度好的义务普法志愿服务队,采取主题宣讲、专场宣传、日常咨询和服务上门等多种形式开展普法教育,发放《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宣传资料1.3万余份,受益女职工万余名。
与此同时,该区总工会还主动适应新媒体广泛应用和职工生活方式变化新趋势,运用“互联网+”,动员全区各级女工组织广泛运用网、端、微、群、圈等便捷灵活方式,全方位普及法律法规知识,推出“女工”特辑、“工社”微普法、普法“云课堂”等在线普法专栏52期,线上交流、互动答疑、知识竞答等活动,受到广大女职工的一致好评,女职工法律素养、法治意识、法治文化普遍提升。
该负责告诉记者,为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织密女职工权益保障“防护网”,江津区总工会从健全工作保障机制,建立纵横联动机制和深化源头参与机制三个方面入手。
江津区总工会整合现有资源和人员力量,构建“3121”一体化机制统筹开展工作,即依托3个中心,职工群众权益维护中心、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职工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畅通1个号码,女职工法律援助专线;依靠2支队伍,工会志愿律师服务队、集体协商指导员工作队;签好1份合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
http://www.workercn.cn/html/files/2022-01/11/20220111145519402666329.jpg 该区总工会还按照事前介入、全程参与、跟踪执行的原则,利用工会组织与同级党政联席会议、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等制度,主动参与调查和协助处理各类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案件。协调司法、人社、卫生、应急、医保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形成“部门+镇街(平台)+用人单位”三级联动,以专项督查、随机抽查、自查自纠相结合的方式,对女职工劳动安全、职业卫生、社会保险、工资支付和休息休假待遇等进行有效监督。
为充分发挥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独特优势,该区总工会组织女职工通过职代会、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基本形式依法依规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参与企业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签订和劳动争议调解等工作,畅通女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依法保障女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在该区总工会看来,增强女职工权益保障“免疫力”和织密女职工权益保障“防护网”的落脚点是打好女职工权益保障“暖心牌”。
为此,该区总工会设立“女职工心理门诊室”,开通“女职工心晴热线”,邀请资深心理专家定期坐诊,现已累计接待女职工1000余人次;联合医疗机构开展女职工职业卫生健康体检、“两癌”免费筛查等活动,做到应检尽检;持续推广女职工特殊疾病保险,2021年以来,已有212家单位10758名女职工参保,赔付金额32.06万元,缓解了11名患病女职工的燃眉之急。
在满足女职工特殊需求方面,该区总工会致力于女职工“四期”保护,积极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把“爱心妈咪小屋”纳入职工之家建设同步推进,编制《“爱心妈咪小屋”功能拓展升级建设指南》加强建屋指导,目前,该区累计建成爱心妈咪小屋22个,入选市级功能拓展升级建设8个。
此外,为丰富女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女职工便捷化的阅读需求,该区总工会创新开展“便利型女职工阅读站点”建设,建成“便利型女职工阅读站点”18个,并自筹资金分别为每个阅读站点各配赠了价值1100余元的畅销书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