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2-2-17 20:48:23

【写作课--513】王秀梅:文学创作者最伟大的积淀就是“写”

作家简介:
王秀梅,山东省作协主席团委员,烟台市作协主席。已发表出版作品九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大雪》、小说集《去槐花洲》、长篇童话《魔术师的荣耀》等二十余部。中短篇小说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等,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转载,多次入选各种年度选本。儿童文学作品《初朵的秋天》《魔术师的荣耀》等多次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曾获齐鲁文学奖、泰山文艺奖等奖项。作品翻译为英文、希腊文等。

dongzi 发表于 2022-2-17 20:49:49

无巧不成书。“当我接受这次访谈时,正值2021年最后 一天,让我想起2001年处女作《踏雪无痕》写作时的情景:在没有暖气的房子里,坐在床板上(因为还没有攒够买床垫的钱),盖着被子,穿着棉衣,用文件夹夹着稿纸,支在膝盖上写。一晃,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在这20年中,王秀梅的作品已有九百余万字。在很多人认为最好的作品永远在“下一部”时,她却很矛盾,因为她经常在偶然读自己的旧作时,感叹当时竟能写出那么好的文字,同时她又觉得自己还能写得更好。

王秀梅认为,一名文学创作者,最伟大的积淀就是写,持续不停地写,没有任何一个文学问题是不用通过写而能从其他途径得到解决的。“当然,除了写,还有阅读,持续不停地阅读并思考。”

dongzi 发表于 2022-2-17 20:50:03

创作的灵感存在于写的过程中
作家是一群社会现实最敏锐的观察者,而且,他们本人就生活在繁杂的现实生活中。

“每一天结束后都成为过去,在这绵绵长长不断增加的过去里,所有我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让我喜悦的、悲伤的、愤怒的、平静的,大脑都有记录,或深或浅。”这些绝大多数在当时并无意义,也不特殊,对王秀梅来讲,记录下来也只是一个简单的贮存。但当写作的时候,贮存就被调用。

20年的创作生涯,王秀梅从一名文学创作的新人成长为一名成熟的作家。当被问及“作为一位文学创作的前辈,您对新人创作有哪些建议”时,她分享道,一是写,不要等灵感来了再写。可能很多人会反对这种做法,但不要管,起码要试几次在没有灵感的时候“硬写”,当在这个过程中你收获了从天而降的情节和故事时,你就会知道“真正的灵感”只存在于写的过程中。二是不要试图从别人那里学到如何写出好小说的“方法”。写小说不是解答数学公式。你听任何一场讲座、读任何一本好书,只需要达到一个目的,就是从这个过程中寻找和唤醒自己的某些文学感觉。

dongzi 发表于 2022-2-17 20:50:16

阅读与写作是皮与肉的关系
近两年,王秀梅喜欢读两类书:一类是国外作家写的随笔、文学讲稿。“我偏爱读纳博科夫、毛姆、卡尔维诺、马尔克斯、本雅明、劳伦斯、博尔赫斯等作家的随笔书评,他们对前辈和同行的解读尖锐、辛辣、客观、准确。”另一类是自己喜欢的作家写的比较“偏”的书,“比如卡尔维诺的《宇宙奇趣全集》《怪诞故事集》《为什么读经典》,埃梅和辛格写给孩子读的故事,博尔赫斯的诗歌等。从这些作品中,更能了解他们为什么能写出《树上的男爵》《穿墙记》和《百年孤独》。”

对小说阅读,王秀梅最有效的一次阅读是耗时两个月读完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故事太广博,线索众多,而且每一条线索我都不忍放过。”因此,她由《白鲸》展开了引申阅读,涉及到许多其他的书,以及对相关作家、相关知识的探索式研究和阅读。两个月内,她边读边研究边作笔记,大约记了五万多字。

除了有效阅读,她还作“系统式重读”。对一些非常喜欢的作家,读他的全部作品,以及他们生活和经历方面的文字介绍。

王秀梅认为,阅读与写作是皮与肉的关系,皮有弹性,可以容纳肉的生长,为了适应肉的生长而不断地调整自己。而肉对皮有冲撞、依赖和突破。它们互相感受,一起生长,不能剥离。

dongzi 发表于 2022-2-17 20:50:31

写作习惯没有定式
“我有很多文学观点跟大多数人不同,比如我没有构思的习惯,同时不喜欢命题写作。”王秀梅坦言,如果想令她再也写不出小说,办法很简单,就是制定一条必须提交构思大纲的规则。

2019年,王秀梅想要创作一部以20世纪初烟台开埠为时代背景的少年成长小说,但因不喜欢构思和命题写作想要放弃,最终在文学前辈刘海栖老师的鼓励下,暂缓这个写作计划,按照她的常规写作节奏,从中短篇小说入手。这样,就有了中篇小说《第四个航海人》、短篇小说《第三个航海人》。而在这个过程中,她做了各种案头准备工作,终于在2020年春节,开始了《航海家归来》的写作。如今,这部小说已被青岛出版集团列入“2022年第一份书单”。

我们了解的作家大都将写作节奏规划得井井有条,从早上几点开始到晚上几点休息,固定每天的某个时间段是阅读时段。但王秀梅完全来不了这套中规中矩的模式,她认为,写作习惯没有定式,有效最重要。

“我很难老老实实地在电脑前坐上一个小时。无论写作进入多么丰沛的情绪和状态,都难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在王秀梅的创作词典中,不存在“沉浸式写作”。当她开始一次新的中短篇小说写作时,会中断阅读,一口气将它写完。当结束了一次写作,她就会轻松地阅读一段时间。

王秀梅一直将文学看作是一种“愉快的负累”。因为她难以像许多人那样,一提起写作就全身每一个细胞都洋溢着愉悦。而是只有在完成一次写作后的短暂时间里,她会感到愉悦,这种愉悦的指数也因并不经常存在而相应地非常高。也许这正是她一边痛苦一边又依恋创作的原因。

ZX68 发表于 2022-2-17 21:33:01

阅读与写作是皮与肉的关系,将文学看作是一种“愉快的负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课--513】王秀梅:文学创作者最伟大的积淀就是“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