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2-2-21 09:21:17

【写作课--523】作品的理趣与意蕴 戴涛小小说简论 杨晓敏

上海作家戴涛的人生经历颇为传奇,检察官、公司老总、律师等,这些职业的轮转,似乎对他的小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多年来,戴涛勤奋笔耕,著有小小说集《人生旅途》《美是生活》《我没有事》《夜泊峨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戴涛对自己的创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与选择,他说,我原来的作品呈现人间百态,写得比较杂,现在会有意识的选择一些题材来写,比如生我养我的上海,虽然开埠时间不算长,但它已经形成了或者正在形成一种特有的“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的城市性格。业界一些作家围绕一块地方一群历史人物创作系列的小小说,大都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与好评。我想做的是,我应该从现代人的身上去寻找地域的特色,而不再是去古人堆里寻找,让地域的文化特色能够沐浴在现实的阳光里。



《神女峰》是一个在实践中诠释“法理”的故事,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也有作家的人文化处理,产生了触动心灵的阅读感受。“当地的民警把我们领过去,指指一个正在刷墙的二十多岁女子说,就是她。我们就向她出示了逮捕证,浦英好像知道我们要来似的,也没大哭小叫的,到里屋拿了几件衣服就跟我们走了。路上我问她:刷墙干吗?她说:想开个小饭店。”这几笔勾勒出的人物画像,基本上奠定了作品的基调。在逃案犯如此淡定,还在谋划营生,这个女案犯的正常生活表现很难和一起抢劫案挂钩,似乎和我们想象中的在逃犯形象背道而驰。是藐视法律吗?我们想象中的在逃犯又应该是什么样呢?



作品营造了一种暖色的氛围,让人与人进入一种能够在心灵上对大自然、对生活、对美产生共鸣,虽然理想色彩太浓,但的确也不失为文学作品的应有指向。检察和公安人员决定羁押女案犯走水路回上海,为了避免客轮工作人员因为旅客安全责任反对犯人上船,他们去掉了女案犯的手铐,悄无声息地登上了船。此时船过三峡,大家又一同登上甲板欣赏三峡宜人景色,纷纷留影大自然,那一刻似乎淡化了“警匪”之分。


羁押行动顺利完成,审讯时却意外遭遇女案犯拒绝交代的抵触行为,全然没有了当初羁押路上的悔悟、坦白从宽的承诺。而负责羁押任务的公安侦查员老常的出现,令僵持的局面顿时扭转,女案犯亲笔写下整整九页供词交代抢劫犯罪的经过。“咦,你是怎么使浦英交代的?我非常吃惊。老常不肯说。可我逼他非说不可,老常便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照片给我看,想不到竟是这个叫浦英的案犯在船上的照片,背景是三峡的神女峰。”



不得不佩服老公安的攻心术,只用一张照片就攻破了女案犯的心理底线。羁押路上游三峡的留影,不仅唤起了女案犯的生活向往,也让她找到了内心的平衡,因为公安老常并没有因为她是犯人而在美景面前在人格上歧视她,而是一视同仁为她拍照留念,一种颇具“人性化”的管教理念,用在工作上竟事半功倍。《神女峰》后来获奖,也成了戴涛的代表作之一。


早在1995年秋天,我和戴涛在上海有一次餐桌上的短暂邂逅,其间他已出了集子,也带来送给我看。其实之前我在编发《小小说选刊》《百花园》中,也时常接触到他的原创以及发表过的作品。那次的话题,自然离不开对小小说名称与特征的交流,以及编作之间的选稿与写稿的沟通。我说从办刊人的角度讲,郑州“两刊”所选用的稿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文学期刊发表的小小说,二是字数在1500字左右原则上不超过2500字的小小说,其实也是一个意思,作为一个新兴的文体,小小说要坚持体现它的文学性,太短了容易“就事论事”。因为当时在全国发表小小说、微型小说、一分钟小说等众多的报刊园地中,各家都有自己在字数、审美等一些界定,比如也有以报纸副刊选稿为主,或以800至1200字的选稿要求。戴涛采纳了我希望他今后的小小说字数“再稍展开一些”的建议。



人与动物该如何和谐相处,现代土地开发该如何保持生态文明,是人类关注的热点话题,戴涛的《黑猫》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透过“猫眼”看人类,猫言无忌,风趣中透着一种冷峻,倾诉对人类贪欲的批判与嘲弄,读来别有新意。黑猫自叙生平,自言悲喜,本身就体现出作家对这些小动物们的一份恻隐之心,所以愿意走近它们,理解它们,为小动物的生存现状作醒世一呼。



作品的主人公是一只生活在城市郊野的流浪猫,在人类侵占它们的生活家园之前,也过得乐哉悠哉,荒地里有充足的老鼠供食,小水沟里也有小鱼小虾。然而,流浪猫们这种安逸快乐在某一天突然被人类无端终结,使得它们只能战战兢兢在高楼大厦夹缝中艰难求生。猫的世界,也有爱情情仇,也分三六九等。流浪猫为爱不惜生命危险,穿过车水马龙的大道,到田野里去给心爱的情侣捉鱼,以至导致一场系列追尾,自己也被撞晕险些丧命。作品的基调是温暖的,选取的这个典型事件场景,既显示了作品的悲剧意识,也融入了人类对保护动物的觉醒。



《一片苍茫》以贡梨晶梨为线索,刻画了茫县知县白生令人过目难忘的儒家士子形象。白生到茫县做知县,茫县出产贡梨晶梨。在寻常官员的心目中,那里无异于一块官场上的风水 宝 地,侍奉好皇上后妃即可助力自己升官发财。白生与前几任县令不同,上任伊始即关注民情民生,带着重重疑虑微服私访,方悟出其中端倪。原来为了种植贡梨,把全县大多耕地全种了梨树,害得百姓无粮可收,以至忍饥挨饿民不聊生。



作品从文章题目,到人名县名,再到情节的设置,处处隐藏着作家的巧妙匠心:白生——有着白梨花一样洁白无暇的品格,茫县——茫然无处逃生的黎民。作品最后,白生为了茫县百姓,将贡梨偷梁换柱,以劝诫皇命,却因欺君之罪被推出午门斩首。皇上后来下旨要茫县砍去所有晶梨树,从此不得再种,当百姓欢呼着操起砍刀进了梨园时,人人大惊,只见寒冬的梨树上挂满白花,似是无言控诉,为白生深情送行。苛政猛于虎,在封建王朝,仁政理想只能百姓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愿望。



不知道什么时候,单纯二字成了社会上的一种贬义词,就像《表弟》中的十八岁山区小伙子,思维简单到不知天高地厚来上海闯荡生活。山区表弟投奔上海表哥的理由简单至极:“哥,我没考上学校,家乡又找不到工作,所以我就想来上海发展发展。”表弟对大城市的期待和兴奋,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倒不如说无知者无畏更恰当。深知上海就业竞争的表哥不忍打击表弟的天真,只能关照表弟慢慢找工作,岂料表弟第二天就找了个在地铁口发放广告纸的工作。这个在大城市人眼里根本不算工作的工作,却被表弟干得专心致志而深受老板赏识,不仅送他去学习装潢设计,毕业后还做了公司的设计人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走在了装潢时尚的前沿。表弟设计越来越好,甚至还准备开公司,就在工作风生水起时,表弟突然说要回山区老家了,究其原因,没有任何理由,只是感觉自己还是喜欢小镇。


表弟初来上海只是谋生,从路边发放广告到装潢设计人员,凭的是老实本分的工作态度和好学的精神,想来任何企业和城市都不会拒绝质朴执著的工作者。而今一技在身,却退而追求内心的喜欢,毫不犹豫放弃奋力争取的城市发展,是物质到精神的质变吗?对于表弟来说,似乎没有那么复杂,一如表弟初到上海闯天下的单纯,想来人贵不改初心的简单,又岂是被生活摔打得体无完肤的城市人所能理解的。


我们平时看到的或经历的人和事,大都可以用平面的或顺向的思维去对待。然而写小说,却应该更多去寻找生活中的那些并不常见的“特殊性”,唯有这种不易觉察的“特殊性”,才会闪烁个性的光辉,而这种光辉和创造力、不同凡响、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等字眼有关。由此看来,《表弟》中的小青年身上,才携带着让我们在世俗生存中,能够感受到的怦然心动的东西。


评论家刘海涛论及戴涛的创作时说,如果说靠情感的挖掘和描写是使戴涛的作品产生了情趣的话,那么通过一个有意味的故事,来挖掘生活中的人生哲理和历史哲理,让读者在思想上获得一种深刻的和有益的启迪,那就是戴涛作品的理趣了。戴涛作品中的理趣基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或者是通过喜剧式的故事来传达生活哲理,或者是通过悲剧式的故事来暗示作品意蕴。



《花匠》的主题关乎利益取舍和心境探寻。它讲述了一个人毛遂自荐只想当傅老板家的花匠,工钱无所谓,只要有饭吃,有衣穿,还有一张报纸看就成。如此低要求的花匠,傅老板求之不得,让花匠在几近荒废的花园种植花木,只要有生机即可。


花匠果然尽责,春上清理杂草种下杜鹃,夏至挖池塘养荷花,秋天培菊花千姿百态,冬来植梅花凌寒独自开。每当傅老板为生意长吁短叹,花匠就时不时邀请傅老板赏花开怀。傅老板好奇花匠的身世,花匠笑言自己失忆于过去,傅老板知其有学问相邀公司做事,花匠却言山野之人只会种花。如此这般二十五年过去,傅老板因为生意需要准备迁居国外,想卖掉房子而把花园留给花匠,花匠拒绝了。



“傅老板颇觉意外,这么多年来,你把花园视作自己的命根子,怎么又不要了呢?他说,不瞒你说,这花园过去我也有过,可转眼就没有了。其实,世上许多好的东西,即使你不是它的主人,可如果有美好的心境去欣赏它,热爱它,那份快乐和满足也许并不亚于拥有。”



生活哲理无处不在,戴涛这篇小小说的阐释十分精到。花匠数十年的花匠生活,只不过是在补偿自己过去因忽略而失去的生活心境,或者说在寻找一种真正的生活拥有方式,而这种生活姿态无关成功、事业。花匠另类的人生选择以及拥有的观点,在傅老板的眼中却是消极、不理解、甚至不以为然。这同样不重要,消极和积极向来都是双向思维,因人而异。


《夜泊峨眉》的男女旅游邂逅,透着机智和趣味。年轻女子跟随旅游团队登峨眉观日出,夜宿旅馆恰逢停电,半夜来电时,惊讶地发现另一张床上躺着一个男子。原是旅馆停电、服务员安排房间粗心所致。一时心荒意乱的女子极尽克制,平静而镇定地问候说“你好。”此时男子也大梦初醒,慌忙应道“你好。”一个误会,因为淡定和示好,也因为素养,在略显尴尬的瞬间变成礼貌文明交往了,彼此的释怀又何止是一个误会那么简单。人与人之间,关乎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即便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日常生活中也应该体现尊重和信任。


2021年,戴涛以作品《朴树下》《忏悔》《绿地》《油腻》《计划》《老胡同志》《生存》《等候》《浦东和浦西的故事》《双胞胎》等10篇作品荣获第九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评委会认为:戴涛的作品时代气息浓郁,有一种暖色的氛围和理想主义的色彩,让人与人进入一种能够在心灵上对大自然、对生活产生的共鸣。在敏锐的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和挖掘人物内心情感,以清新脱俗的文笔,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读者以启迪和感悟。

dongzi 发表于 2022-2-21 09:23:26

我们平时看到的或经历的人和事,大都可以用平面的或顺向的思维去对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课--523】作品的理趣与意蕴 戴涛小小说简论 杨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