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进、新”,是这个班组的传承基因 ——记河北省2021年度卓 越班组
在古都邢襄、太行山脚下的守敬故里,有一家国家4A级景区、A+竞争力极强企业,叫德龙钢铁,正稳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在这家企业,有一个“平凡”班组叫轧钢厂1250轧辊长白班,以“稳、进、新”卓 越基因传承,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中最具特色的基层班组织,2022年元月份被河北省质量文化协会评为河北省2021年度卓越班组。夯实“稳”的基础,敢于挑战,迎难而上。
【班组简介】
德龙钢铁轧钢厂1250轧辊长白班共有成员12人,皆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2人、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4人 ,技师1人,高级工5人,平均年龄37岁,是一支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过硬、追求超越卓越的班组织。
企业强不强,关键看董事长,班组强不强,关键看班组长。
“孟晓兴,目前,随着产量的提高,换辊数量正日益增加,咱们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充分增加备用箱体,对下机辊及时组装,保证生产用辊。”
“放心吧,班长,为确保上机后每个轴承都精准完好,我已经对下机箱体、备用箱体逐个进行了检查确认。您在班组会上早就说过的,要拆箱检查止推轴承使用程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记住就好啊,伴随着支撑辊轴承超期服役现象,班组需要加大检查频次,车间已经在支撑辊轴承在线使用上增加在线测温,我们要随时掌握轴承在线状态,做好及时调整。”班长徐庆涛叮嘱道。
想,都是困难;做,才是答案。
“面对问题,要敢于挑战。去年,我们通过充分利用1250中修时间,组织人员主动承担起1250轧辊到主轧跨100吨平车的修复重担,从拆卸、装配完成到试用良好,最终成功为公司省下2万多元外委施工费用。班组用敢于挑战证明:光想不做往往会感觉困难重重,敢想敢做才能验证答案。”提起敢于挑战,青年大学生苏瑞超高兴地说。
轧钢厂1250线100吨平车由于长年累月使用,加上近年产量迅猛提高,换辊频次加大,使用率逐渐增高,特别是1250地面做了环氧地坪漆后,大型设备及备件进入车间内多数需要使用运辊平车从轧辊车间输送倒运,导致平车出现始出现打滑现象,不能一次性满足50T以上重量运送。
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车间临时采用分批送辊的方式保证轧线用辊,同时经过检查发现打滑是主动轮内的尼龙套老化产生间隙造成。分厂、车间积极联系厂家确认修复,但厂家回复,需要带减速机、传动轴、轮等返厂使用专用拆装设备进行整套更换,费用要7万多元,若是单独更换尼龙套,不能按照同等费用约需2万多元修复费。轧辊车间领导上报分厂后,决定为公司省下这笔施工费用,在无任何拆装经验、不报外委维修情况下,让1250轧辊长白班勇挑重担,自行修复,挑战不可能。
当日,在无专用拆装设备、无任何修复经验和无专业人员指导的情况下,班组技术骨干发扬匠人精神,在2小时内完成了车轮与平车分离工作。针对无专用拆装设备,该班组自制托架固定,使用液压千斤顶配合,最终将轴承与尼龙套拆下,然后马不停蹄地将新尼龙套装入车轮,再送公司机加工进行内圆加工,并派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负责现场测量。因组装作业需在平车下进行,分厂安全员现场安全监护,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依次完成左侧车轮、右侧车轮、减速机、滑线等到位固定……送电!试车!徐庆涛一声令下,平车一改往日打滑的束缚,又恢复了青春活力。
累积“进”的因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班组精神】
做匠人,守匠心,团结一致,拼搏进取
“有共同目标才能走得更远。我们班组每年初制定年度目标,然后将指标逐项分解细化到班组每个人,利用工作绩效管理,加强生产过程管控,倡导大家做匠人,守匠心,追求精益求精,最终提升班组团队整体技能。去年我们立足岗位自制轴承拆卸工具,成功为公司年节约费用2.4万元。”副班长王林英介绍道。
轧钢厂工作辊轴承箱在线使用频繁,而且轴承使用时间较长,轧辊长白班根据技术要求,要求维修工定期检查箱体内推力轴承的使用情况,检查时需从轴套上把止推轴承拆下来清洗。由于拆卸轴承方法工作效率低,人员劳动强度大,长白班匠人雷庆华守匠心,首先对各类箱体相关数据进行整理,设计出专用拆卸工具图纸,然后使用钢板、液压千斤制作出拆卸止推轴承专用工具,再反复试用和改进定型。在他的用心钻研下,创新制做完成试用后满足了轴承装配技术要求,大大减小了工人劳动强度。
为了累积“进”的因素,在生产过程管控上,该班组始终坚持做好轧辊、备件进厂的验收和轧辊装配过程的质量测量与检验,严格轧辊磨削、车削等精心加工,做好问题轧辊处理和备件申报等持续性工作,并运用过程方法梳理出班组管理、质量管理两大关键过程,按照轧辊车间要求全部更新为公司EAM/EAS管理系统,加强基础设施完善。通过改进支撑辊箱体密封装配方式、改进粗轧横梁、改进粗轧立辊吊装方式,以及制作测量箱体滑板专用量具,保证箱体测量精度等多项创新,大大提高了班组工作质量和日常工作效率。
近年来该班组发扬“既要尽心尽力,又要尽善尽美”的做事观和守匠心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实现技术质量、五小创新、精益管理等工作亮点纷呈,曾斩获河北省质量管理优秀班组、公司、分厂先进班组等众多荣誉称号,2018年至2021年间申报专利5项,其中,《减少1250线带钢边部缺陷》获冶金行业QC成果一等奖,实现立辊换辊周期由6万吨延长至12万吨,为公司创效52.8万元。2021年在自主创新引领下,该班组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先后完成轧辊轴承清洗装置、防止轧辊轴承箱松动的卡环结构、夹送辊磨削底瓦改造、粗轧立辊辊型设计等十余项创新。其中,粗轧立辊改造、精轧立辊改造项目获得公司“五小创新”活动三等奖,而降低1250线轧辊异常消耗项目荣获公司QC小组成果一等奖,每月可为公司降低成本32万元。
增添“新”的动能,敢于担当,卓 越图强。
【班长自述】
班长徐庆涛:我们将“加工质量层层把关,装配质量人人监督”的核心理念融入岗位,借助头脑风暴法,解决关键问题,使班组成员更快、更准的完成工作任务。
“我们针对工作场地存在物品查找与取用效率低问题,在公司轧辊管理系统基础上推行‘三定管理’:定人、定置、定责。如:细化轧辊上下机、问题辊、轴承箱等系列点检,统计汇总检测数据,定时增量检测数据备份,自动产生电子备份日志,实现加强测量分析与持续改进,降低了数据完整性风险,所以最终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强化业务水平提升,组织班组员工进行轧辊、车磨、装配及有关安全知识培训,并规范操作,减少人为失误,缩短轧辊加工及拆装时间。为达到客户100%满意,在业务质量上,班组设置轧辊质量监督专员,加强过程有效监督,力争数据完整、真实、可追溯性,确保轧辊装配质量及数据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为了提高操作技能,提升班组整体技能水平。班组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德龙微课堂、分享直播课,丰富和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在做好轴承维护、轴承清洗、申报、检验、备件验收的同时,加强班组人力资源管理,完善人才晋升通道,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在人才培养上,积极开展 “班组大讲堂”“导师带徒”“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通过课堂+现场理论联系实际传授轧辊装配、磨床操作等技能培训,优化培养手段,增强人员业务技能。
【组员议论】
组员雷庆华:我们班组是一个有朝气、敢创新、讲团结、勇进取的团队。在这里,有活抢着干,有事争着帮,处处充满着团结、和谐、友爱、向上的氛围。
为了加强计划管理,做到数据共享,全员共进,该班组通过问卷调查、员工座谈会、面对面沟通、班组交流等多种渠道识别收集相关方需求,了解员工成长需求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听取领导对于班组发展的建议进行整理、归纳,做到进度透明化。
“张猛,最近是生产旺季,车间磨辊工作量相对增加了,而你磨的工作辊误差反而少了,肯定是有了新秘诀吧?给透露一下呗。”分厂技术员李磊来抽查测量完工作辊好奇地问。
“我的数控磨床操作水平提高的这么快,除了班长的耐心指导外,班组大讲堂平台也功不可没。为了提高班组整体技能水平,每次培训各位讲师都结合实物手把手讲解作业技巧,如果再不长进,那真就是‘没头脑’啦。另外,我们班组还进一步优化了磨床操作方法,如果分厂现在组织劳动技能竞赛,估计我们班人员会包揽前三甲。”张猛自信地回答。
“这次班组大讲堂,理论联系实际真走心!”8月29日,听完副班长王林英结合现场实物,对精轧轧辊装配精度的现场培训后,班组装配钳工王世豪高兴地说。
王林英面对实物仔细讲解轧辊各部位的装配要求,了解班组执行情况,期间不时穿插现场提问。讲到轴承箱体锁母紧固要求时,他提问老装配工侯武增:“侯师傅,你工作时间最长,能给大家说一下锁母紧固不到位的危害吗?”侯师傅道:“锁母紧固不到位,装配质量就不能保证,在轧制过程中由于高速运转可能造成卡块脱落等问题,造成设备事故。”
“说得好,锁母紧固看似简单,但是关联许多问题,如果紧固不到位,支推轴承受力情况就会改变,装辊后工作侧与传动侧箱体长度就会改变,就会像侯师傅刚才说的那样,轧制高速运转中可能造成卡块脱落等问题。虽然在锁母未锁紧的情况下不是每次会发生事故,但我们不能心存侥幸。轧辊装配是件技术活、精心活,如果装配质量不能保证,发生事故是迟早的事。”大家纷纷点头会意。
为了让参加培训人员能理论联系实际,王林英带领大家来到车间现场,当检查到刚装配的一个支撑辊有一处油封密封不到位时,他问装配钳工苏玉林:“你给大家说一下轴承油封的作用吧。”
苏玉林:“轴承油封就是轴承的密封,主要是用来防止油料泄露,也有防止外界异物进入轴承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防尘盖。”王林英接着补充道:“轧钢厂支撑辊轴承的油封防止外界异物主要还是防止水的进入。一般习惯把起密封油作用的密封叫油封,把起密封水作用的密封叫水封,实际是一个密封两种叫法。大家仔细看看这个油封装的是不是有问题?上机后高速运转久了会不会造成进水?”
苏玉林红着脸答道:“说的对,这虽然是一个装配细节问题,但是确实会造成轴承进水的可能,影响轴承的使用效果,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缺油烧箱,甚至停轧换辊误时,影响生产顺行。”于是,针对油封细节,王林英进一步提出了工匠精神和精益管理要求,现场强调道:“润滑油是设备的血液,设备的生命在润滑油里。轧钢厂润滑设备的工作标准有正确的加油操作要求,要达到全优润滑,就要按照标准化作业。”
“这样的培训,有提问、有检查,强调动手能力,更加贴近工作实际,而且特别有利于我们活学活用。”“这次的班组大讲堂理论联系实际,容易吸收,使人印象更加深刻,是真走心!”参加培训人员纷纷称赞。
为了让员工在实践中把学习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技能,该班组还在开展“师带徒”,对年轻员工进行“一对一”帮扶,“手把手”教导,做好经验技能传承,形成“比、学、赶、帮、超”良好氛围,既提升了个人技能水平,又让班组优秀经验得以薪火相传。
“新”的动能促成了该班组匠人匠心不断优化创新,该班组发表多篇管理成果学术论文,如:《浅析精轧工作辊辊面防剥落控制》《精轧轧辊氧化膜分析与控制》,逐渐缩小了与国内同行业优秀班组的差距,实现了不断超越。
【上级评价】
轧钢厂厂长沈宪栋:1250轧辊长白班是我们厂在基层管理上不断进取超越的名片,多年来通过发扬“稳、进、新” 的班组卓越基因,瞄准“钉子”,一锤接着一锤敲;瞄准“硬骨头”,一块接着一块啃;瞄准目标,一年接着一年干,快速融入到企业发展的步伐中,展现了新时代公司众多基层班组的亮丽色彩。
班组在巧干上动脑筋。1250轧辊装配白班人员立足岗位实际进行“五小创新”,针对提高轴承拆卸效率,自行设计制作出了专门的轴承拆卸工具,保证了轴承拆卸时不受外力损坏。然后在苦干上下功夫,组织人员利用角磨机对损坏的轴承外套内圈进行精心打磨,再把受损部位调整到受力相对较小的上部,保证了箱体受力部位的轴承外套完好。
“实践证明,经过调整负荷区的轴承,仍然能够满足在线使用一定的周期,从而大大降低了在线出现的“烧箱”故障。不要小看这一小创新,试想,一个箱体的四列轴承最多可调整4次负荷区,支撑辊四列轴承每套价值10万元,如果不调整负荷区继续使用问题轴承,便会诱发在线‘烧箱’事故,不但造成换辊误时影响生产持续进行,严重的还会造成废钢事故,而且不调整负荷区继续使用问题轴承对箱体损坏较大,使箱体变形损坏,大大增加了箱体外修巨额费用。”车间主任魏辉宁介绍道。
“这种对精轧支撑辊箱体实行调整负荷区的‘星级服务’,是精细化管理在班组岗位的具体体现。”公司工会主席杨胜敏说。
“虽然调整负荷区给班组职工增加了作业量,但工人们都知道,这种‘星级服务’能为公司创造大效益,都说即使再苦、再累也值得!”轧钢厂厂长沈宪栋介绍道。
在轧钢厂轧辊车间班组会议室,班组档案整齐有序摆放,班组亲情墙上组员的全家福照片,幸福微笑在每个人脸上荡漾……墙上有一句话:“有共同目标,才会走的更远;有具体抓手,才会走的更稳。”这是他们奋斗的足迹,这是他们前进的心声。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轧钢厂1250轧辊长白班发动员工将个人的理想融入时代的特色,传承“稳、进、新”基因,为自己成长而奋斗!为家庭幸福而奋斗!为赢得尊严而奋斗!为美好未来而奋斗!让一线班组营造出了“风气正、心气顺、干实事”的创新工作氛围,开出无比美丽的创新之花。
相信,在班长徐庆涛的带领下,1250轧辊长白班已经开启的2022年新征程,一定会铿锵有力,大放光芒。(通讯员 郭飞) 写得不错哈,学习郭老师佳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