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2-2-23 08:51:54

【写作课--527】央视热播剧之梁晓声《人世间》金句摘抄

1.常常听人说:这个人没文化,文化到底是什么?一个很靠谱的解释——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2.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我仍为我的父亲戴着黑纱。有几次出门前,我将黑纱摘了下来,但倏忽间,内心里涌起一种怅然若失的情感,戚戚地,我便又戴上了。我明白自己不可能永不摘下,然而怀念是一种相会的形式,我们人人的情感都曾一度依赖于它。

3.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

4.知道了许许多多别人命运的大跌宕,大苦难,大绝望,大抗争,我常想,若将不顺遂也当成“逆境”去谈,只怕是活得太矫情了!

5.在生活的大多时候,我们应该自己拯救自己!

6.狗性单纯于人性。因为狗的忠诚,是没有什么附加条件的,是人性许多情况下所不及的。狗被踩到,不会撒谎,不会掩饰疼痛,而人会。

7.人性中冷酷残忍的一面,其实是比任何猛兽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8.人生苦短,故人生如梦。人生如梦,所以,当活出几分清醒。

9.人可以做很多事,但不可以做一切事,可以有野心,但不可以没有禁忌和原则。
10.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11.读书让我在某些时候与旁人不同。当书改变你的时候,你看这世界眼光是不一样的。文学家就这点好处,生活中的痛,在艺术上能变成极 致的美。

12.就是目前也仍不能指望中国的斗士比看客还多。人类的看客史太悠久了,而中国的看客史最久。中国人口多,看客便也多,鲁迅是深谙这个的。

13.那些挥霍无度的男人和那些终日沉湎于享乐的女人——当他们和她们凑在一起的时候,人生便显得颠狂又迷醉。

14.生活在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每一个普通人最好都夹起尾巴做人。管别人的人,不要总太习惯于像牧人对待羊群中的一只羊一样,被管的人遇到太过认真的人,应像车遇到了拦路石一样,明确的绕行。即使忍气吞声,该忍则忍,该吞则吞吧!否则和谐还有望吗?!

15.一个国家喜欢看极刺激的或俗不可耐的“热闹”的人若远远多于欣赏文艺的人,这国家的文明是堪忧的,进步也将是迟缓和迟钝的。

16.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出息,不是因为女人在数量上太多,而是因为男人在质量上太劣⋯⋯

17.每一个人都有现实的家园,唯有书本可以构建一个精神家园。

18.人心里追求什么,眼睛才能更多更广地看到什么。

19.读书使人喜静,喜静足可培养人的内心定力。今日之时代,浮躁现象种种,读书是抵御浮躁的简单方法,前提是你得愿意一试。

20.一个男人的一百个男朋友,也没有一个好女人好;一个男人的一百个男朋友,也不足以替代一个好女人。好女人是好男人寻找自己,走向自己,然后又豪迈地走向人生的百折不挠的力量⋯

21.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倍受挫折的时候,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你安静从容的去面对。

22.世上本无多少热闹,有了看客才有热闹。由于当下之中国社会矛盾重重,郁闷者多多,不平者多多,当下中国看客,对不平之事的正义冲动,一番番被酱缸似的不良现实所腌沤,异变为两种极端的表现——麻木不仁已无冲动可言,人性上沦为纯粹看客;或胸中终日无名业火暗燃,不定什么时候,便火冒三丈,起哄架秧子,唯恐天下不乱。

23.全因为有了家,活着才是有些情趣的事。

24.人性如泉,流在干净的地方带走不干净的东西;流在不干净的地方它自身污浊。

25.只有自己罪恶深重的人才不肯饶恕别人。

26.生命对人毕竟只有一次。在它旺盛的时候,尽其所能发光发热才更符合生命的自然。若生命是一朵花就应自然地开放,散发一缕芬芳于人间;若生命是一棵草就应自然地生长,不因是一棵草而自卑自叹;若生命不过是一阵风则便送爽;若生命好比一只蝶,何不翩翩起舞?

27.女人是男人的小数点,她标在他一生的哪一阶段,往往决定一个男人成为什么样的男人。

28.对于大多数的人,人生本就是一堆责任而已。参透此谛,爱情是缘,友情是缘,亲情尤其是缘,无论怎样,皆当润砾成珠。

29.男孩儿成长为一个男人的时候,总想要离开家;女孩儿成长为一个女人的时候,总想要建立一个家。

30.凡是在虚构中张扬的,都是在现实中缺失的。

31.每当黄昏的窗外下起雨的时候,我都会坐在落地窗前发呆。马路上在大雨里匆忙奔走的行人,被窗框镶嵌进这样一幅昏黄色调的里。

32.回忆每一年的自己。回忆每一个过去的自己。把他们重叠在一起,把时间折叠在一起,对着滚烫的太阳光线,看一看那些灰色的铅笔线条是不是连绵不绝地画满了整个生命的纸面。


《人世间》是当代作家梁晓声创作的长篇小说,于2017年12月首 次出版。
《人世间》分上中下三卷,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围绕春节欢宴、家庭聚会、重大事件布局全篇,展示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贯穿其中的,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也直面了改革开放进程的艰难和复杂。
《人世间》系中国作家协会2017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图书。2019年7月,《人世间》获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同年8月16日,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人世间》分上中下三卷,以北方某省会城市一个平民区共乐区为背景,以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21世纪10年代,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周父是根红苗正的老一辈建筑工人,长子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变知青;长女为追求“诗人”的爱情,远赴贵州农村插队;小儿子留在城市,成为工人一份子……小说刻画了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示了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巨变。
作者将从共乐区走出的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生活和奋斗历程,嵌入到中国社会近50年来发生的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推荐上大学、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搞活经济、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重大社会变动发展进程中,既写他们生活的磨难与困苦,更写他们怀揣梦想艰苦奋斗的尊严与荣光。他们中有的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成为了社会精英,有的子承父业努力打拼辛劳谋生,其性格命运虽各有不同,但始终恪守勤劳坚忍、自尊自强、正直善良、珍爱友情、乐于助人的伦理道德,做一个好人是他们的信念或者说信仰。
《人世间》与梁晓声以往的创作和思考,既有精神上的关联,又有格局上的扩展。它突出体现在,《人世间》提供了一个新的写作视野。在《人世间》这部作品中,梁晓声对现实生活的表现,不再指向某个单一的社会阶 层和某一特定的人群,而是面向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重在展现人世间的社会生活情形。在这里,梁晓声回到了自己生活的原点。他从自己熟悉的城市贫民区的底层生活写起,然后一步一步发散到社会的其他阶 层和人群,写不同社会阶 层的生存状态,写人与人之间的纠缠,写人生的悲欢离合,写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从而勾画出一幅错落有致的世间百姓群像图。作品在人世间的大视野下展开,紧紧扣住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一基本线索,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社会现实的丰富和生动。
《人世间》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年代写作”。所谓年代写作,往往被理解为出生于某个年代的作家的写作。《人世间》的写作,恰恰是从年代开始的。《人世间》里的周氏三兄妹,是共和国的第一代人。作品从他们走进社会的上世纪70年代初写起,一直写到改革开放的21世纪10年代,时间跨度长达近50年。梁晓声和共和国同龄,他有条件写出这一段感同身受的历史。而这近50年,正是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百姓生活由贫困走向富裕,社会文化从贫乏走向多元。当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与每个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时,人们看到了前所 未有的人间奇景。而这正是《人世间》要向人们集中展示的。
把百姓生活放进近50年的时间长河里去浸润、磨洗,这确实需要胆识和勇气。而百姓生活作为现实生活的基础和根本,也最能印证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于是,在《人世间》里,可以看到,这近50年里出现过的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推荐上大学、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出国潮、下海、走穴、国企改革、工人下岗、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重大社会动向和重要社会现象,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对《人世间》中的各类人物,都发生过深刻的人生影响。于是,在作者构建的人世间的生活场景里,人们读到了个人的成长、草根青年的奋斗,读到了婚姻、家庭的维系与经营,读到了家族的衰败与延续,读到了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读到了不同社会阶 层的亲疏远近,读到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在《人世间》里,还读到了底层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读到了平民百姓向往更好生活的人生努力,读到了读书影响人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提示,以及作者对人间世事的忧思和感怀。
《人世间》形象而直观地展示了近50年中国的百姓生活和时代发展。这对于人们回望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普通百姓的心路历程,有着弥足珍贵的认知和审美功效。这是年代写作的必然意义,更是《人世间》的价值所在。
在《人世间》里,作者善于挖掘人物身上所闪现的善良、正直、担当和诚信。即便生活再艰辛,也要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就是身陷困境,也要互助互帮,自立自强。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时代怎样变迁,都要努力做一个好人。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作为人本身,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
同时,在《人世间》里,作者倾注了自己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真切关怀。在时代大潮中,对每个人来说,追求更好的生活,都有其必然的合理性。但追求的方式和手段、具备的素养和能力,又往往决定了他们人生努力的价值优劣。平民百姓如何改变人生和命运,生活向往如何得到有效实现,这是作者尤为关切的。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与每个人都休戚相关,《人世间》体现出了深厚宽广的忧患和悲悯。这是梁晓声的人间情怀,也是他写出《人世间》的内在动因。
《人世间》历经数年创作完成,题材容量超过过往,时空跨度大,刻画人物多,既抒写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也反映了改革开放进程的艰难和复杂。小说分上中下三卷,主要围绕春节欢宴、家庭聚会、重大事变结构全篇,表现出作者驾驭复杂题材的匠心独具和功力。
《人世间》体现了作者驾驭生活的能力。小说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设计,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没有人物命运的大起大伏。作者通过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人生阅历,平实而真切地描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从百姓生活中去体现社会时代的巨大变化。

dongzi 发表于 2022-2-23 08:55:26

人生苦短,故人生如梦。人生如梦,所以,当活出几分清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课--527】央视热播剧之梁晓声《人世间》金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