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装的变化,三次幸福的时刻
三次工装的变化,三次幸福的时刻周跃
工装(工作服,以下同)代表着企业的一种文化,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貌。
1979年10月,我和25名伙伴们参加工作,至今已33年,在重庆能源集团永荣专用铁路,历经了三次工装的换装。每一次换工装,我们都打心眼里高兴。
有人说,“工装的变化是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的确如此,工装可以说是一段记忆,它记载着永荣专用铁路发展的历程;工装也可以说是一段历史,它清晰地记录下永荣专用铁路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发展过程。
参加工作前,我家经济十分拮据,一家五口全指望着父亲不足40元的工资勉强度日。平时,是没有新衣服穿的。偶尔母亲给做一身新衣服,左思右想还是舍不得穿,放在柜子里,只有等到过年时,才肯拿出来穿一穿。
1979年10月,我刚满18岁时,参加工作来到永荣专用铁路当了一名工人,被分配从事蒸汽机车司炉工作。那种梦想多年的穿工装的日子,也随之陪伴着我一起进入新的生活。
第一次穿上工装的心情,我现在仍记忆忧新,那是一脸的高兴劲和幸福感。
当时的工装是粗劳动布做成的,清一色的深蓝色,分大中小号发放。型号合身的,穿起来倒也显得精神;遇到不合身的,就显得臃肿,不敢恭维了。那时的工装,洗起来太麻烦,被水打湿后,又重又厚。那时,没有洗衣机,我只好把它铺在水泥砌成的洗衣台上,用刷子使劲刷,然后泡在水中使劲搓、使劲揉,没洗几次,便发现工装就由深蓝色变成了浅蓝色。
但不管怎样,能够穿着一身洗得干干静静的工装上街,在当时仍然是一件很惬意的事。走在街上,感觉真好。
到了90年代中期,随着永荣专用铁路的不断发展,职工的工装也悄然有了变化,渐渐告别了青一色的色调。工装从颜色到面料,质地、款式和做工,与过去大不相同。采用混纺面料,手感柔和,如养路工、调车组等穿的工装,其前胸和后背在蓝色的背景上镶嵌有黄色的标记,袖口和裤缝中间平添了两道黄色的竖线条,远远看去,格外醒目。实事求是的说,这时期的工装,无论从哪方面讲,都大大优于先前的。穿着它出去逛街,得意的样子全写在脸上。
时过境迁,2000年以后,永荣专用铁路根据职工所在的工作岗位,量身定做的铁路工装,在80、90后的衬托下,既庄重大气,又美观大方。春秋装、夏装、冬装,一套比一套漂亮。男职工穿在身上,尽显男儿本色,一个比一个英俊;女职工穿在身上,凸显麽鬼身材,一个比一个漂亮,充分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提升了现代职工们的气质和形象,为永荣专用铁路平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三次工装的变化,三次幸福的时刻,永远留在我和伙伴们记忆深处。 稿子不错! 谢谢张老师哟。 好稿,尤其是那张老照片。让我这个80后看了很感动,几十年变化太大了 谢谢各位老师的支持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