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更不等于拿高薪
北京某财经大学毕业生李伟抱怨:“工资太低,心里实在不平衡。”让笔者有点话要说。不知道,用人单位给李伟同学开价多少?也不知道李伟的底线工资是多少?反正让李同学感到“心里实在不平衡”。这“实在”二字包含了他太多的无奈。
现在,像李伟这样从大学出来的学生,就业不但成了个人问题,还成了社会问题。试想:经过至少12年的苦读,家长付出了十几万学费,学生高学历文凭到手居然找不到满意工资的工作,真的让当事人有点不平衡,值得同情,也理解“不平衡”的抱怨。
细心的读者发现,笔者没有把大学四年没有算入学生苦读的时间内。而正是这代表学历高低的大学花钱最多,但付出最多金钱收获的却不一定是最多的知识。说实话,现在从大学里直接出来就业的大学生,可以摸着自己的良心说说,在大学好好学了吗?学有多少知识?
现在大学生的生活状况,不难从网上搜索到。用他们自己编的顺口溜来描述:上课一排全睡,考试基本不会,成绩分数个位, 反恐如痴如醉,A片看到乏味,逃课成群结队,上街花钱干脆, 打饭从不排队,白酒两瓶不醉,晚上点灯开会,短信发到欠费, 恋爱谈到反胃,抽烟搓麻全会,大学生活万岁!瞧瞧!这样大学生活能学到知识?没有知识哪里来能力?没有能力还想凭那张文凭拿高薪,门都没有!企业领导又不是瓜子!
即便学生在大学里,好好读书了,考试也不错,最后以优秀成绩取得了含金量高的文凭。但是到了用人单位,能否把满腹经论转化为能力还是个问题。君不见,很多人读了不少书,装在肚子里全是死的,说,说不出来,写,写不出来,干,干得一塌糊涂,成了书呆子,充其量是个装书的坛子。现在的用人单位特别是追求效益的企业都要求,每个员工必须尽到岗位的职责,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假如肚子的墨水变不成生产力,还想拿高薪,你当企业老总是傻子呀!
其实,不管你学历高与否,只要在用人单位,认真地学,努力地钻,踏实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企业做出了应有贡献,何愁拿不到高薪,不要像李伟那样,拿着张高学历文凭就吆喝着要拿高薪,把拿高薪也想得太简单了吧。 写得实际。 谢谢兄弟指点。 很赞同作者的观点,写出了当今大学生“眼高手低”的就业状况,值得深思! 观点鲜明。支持!
能力决定薪酬,学历只是能力的铺垫和前提,把学历变成能力还需要努力和付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