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说题】感受幸福需要阳光心态——王秋 王新平
幸福既不是缥缈的遐想,也不在遥远的未来,而是来自我们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当生活不向高标准看齐、工作向高标准看齐时,我们的幸福感就会提升;当心态充满阳光时,我们看到的阳光就会多,感受的幸福也会多感受幸福需要阳光心态【主持人说题】■ 中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洗化厂王秋■ 中铁三局桥隧公司 王新平 幸福是什么,班组职工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即“幸福=安全+公平+保障+舒适+文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幸福涵盖了丰富的内容,而且幸福的程度与其对所涵盖的内容的体验密切相关,感觉满意就会觉得幸福,满意的内容越多,幸福感就越强。因此,我们班组职工要想走上幸福之路,就要先学会用阳光心态去感受幸福。 用阳光心态去感受幸福,就要先学会转念一想,变“如果”为“幸好”。有一则典故会给我们启发:一位老翁看到一位老妈妈每天都愁眉不展,便上前问其何故?这位老妈妈说:“哎,晴天我愁,如果下雨多好,大女儿的伞就不会卖不出去了;雨天我也愁,如果晴天多好,小女儿的饼就不会没人来买了。”老翁听后劝道:“你的话我替你改改吧:‘晴天,幸好是晴天,小女儿的饼卖得一定快;雨天,幸好是雨天,大女儿的伞卖得一定快。’”老妈妈闻后茅塞顿开。当我们的房子还没有理想的大时,我们可以转念一想,还有太多的人住在棚户区,还有太多的人家庭人均面积不如我;当我们的收入还不太高时,我们与其去羡慕地想着“如果”我的工资像他那么高多好,不如变成“幸好”我的工资比以前高了,否则生活水平怎么会提高得这么快?当生活不向高标准看齐、工作向高标准看齐时,我们的幸福感就会提升。转念一想不是逃避,不是阿Q精神,而是阳光的心态。 用阳光心态去感受幸福,就要先学会习惯问自己付出了什么而不是先想得到。也许,我们工作的环境、安全生产条件、劳动关系、管理方法、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都有不能让我们满意的地方,甚至让我们感觉不到工作的快乐。当我们为此怨声载道、想向国家、向企业提出高标准时,不妨先问问自己为国家、为企业做了什么、付出了多少。好好算算,自己的付出与收入是不是平衡,一个先想付出的人,就会有一个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与人争利的平和心态,就会知足者常乐。 用阳光心态去感受幸福,要学会用纵向对比的方法去与人“攀比”。人容易有攀比心理,当我们横向对比时,会发现我们所在的企业还不如其它企业强大,收入也远不如一些企业的职工,于是越比心里越有气,越比心理越不平衡。如果我们换个思路,纵向比一比,与过去的企业比、与自己的过去比,我们会发现,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已经舒适了许多,我们的收入也高了许多,自己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在这样的对比中,幸福感也会悄然萌生。 用阳光心态去感受幸福,还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企业看未来。也许我们的企业目前并不强大,但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企业发展前景中优势的一面,并想办法尽责尽力,把企业的优势做强做大。当企业面临劣势时,我们应该与企业一起承担、共同面对,在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中感受奋斗的幸福。 我们知道,对幸福的感觉或满意程度与其自身心中的预期密切相关。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体验越接近预期,我们的幸福感就越强。因此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幸福观来引导我们的幸福人生。一是对幸福的追求不能远离现实,要确定跳一下就能够得着的目标;二是幸福不能仅仅是对物质利益的满足,还要有精神上的追求和对文化生活的追求。 感受幸福,需要客观的条件,更需要主观的感觉。具有阳光心态的人,看到的阳光多,感受的幸福多,灿烂的笑也会多。 祝贺祝贺! 新平老师真是大手笔啊!祝贺老师。 尊敬的夏老师您辛苦了!!!
热烈祝贺上稿的老师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