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新赛道,赛出高质量 加装“智能芯”竞赛内容升级
当前,天津市企业开启智能化转型升级浪潮,这让各级工会劳动竞赛内容从传统产业“破圈”,纷纷升级纳入智能化内容“芯”。竞赛不再简单拼体力、拼技能,更要拼”智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2G单晶硅片,是全球首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科技创新产品。公司党委、工会开展职工技能大赛,聚焦生产中智能化和精细化操作项目内容,加快培养职工掌握智能技术,助推企业智能生产增容扩产。
“生产中智能化精准控制,决定着产品质量产量。为此,竞赛项目包括线切布线网、远程拉晶操作等9大智能化生产重要环节。”公司党群工会部部长孙娟红介绍,“其中远程拉晶操作是最重要环节。”操作员在主控室通过5G网络,精调远程指挥工厂智能熔炉参数,让硅金属块状散料熔化,一次拉晶成型为约2米长直径8英寸、12英寸的硅晶棒。这比传统人工工艺精度高,更节省成本。大赛中,优秀操作班组最多可同时控制90个熔炉在线生产,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满载货物的巨轮,在无人操作岸桥下轻松停靠,无人驾驶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在码头自如穿行,自动化轨道桥快速运转……此时在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公司智控中心,远程操控司机通过5G网络回传的超高清视频,精准地操控着1公里外无人集装箱卡车装卸运输。这比人工操作省时省力,消除了安全隐患。
这座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建设,离不开劳动竞赛增添赛“智慧港口建设”内容的助推。竞赛中,天津港集团公司工会统筹各参建单位,联合开放式“智慧港口科创中心”攻关团队,梳理出智慧港口建设类76个创新点,形成自主创新发明创造46项,为铸造世界一流“智慧、绿色”码头提供了“天津方案”。在竞赛推动下,职工正为提高明年大型自动化集装箱装卸设备占比而努力。这将继续降低天津港建设能耗及运营成本,助力智慧港口建设。
机制创新让竞赛培育智慧工人
劳动竞赛智能化内容升级,亟须适配的竞赛机制。我市各级工会思考着围绕产业链等组织机构、评价机制创新,改变传统单纯拼速度、比数量模式,让竞赛更高效,更具吸引力、针对性。
劳动竞赛示范工程,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是我市首条全自动运行地铁线路,标志天津迈进“智慧地铁”新时代。线路核心系统国产化,技术安全标准远高于传统地铁,但系统调试时间仅4个月,比全国同类项目少4个月。为此,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地铁集团工会创新竞赛机制,让竞赛“链”上天津轨道产业链。交控科技公司列车信号控制系统研发最先打破国外垄断,早已布局天津,不少科研院所和配套企业也随之落户,形成产业链。地铁集团与交控公司深度合作,让产业链发挥“隐形推动力”,围绕全自动运行系统集中攻关。
竞赛中,双方调配100多名技术员分12个班组,协同作战。他们分布在地铁列车车辆段,列车旁搭建临时测试场,前方收集验证数据;在天津技术实验室和北京技术总部,后方研究解决技术问题。最终,工程如期顺利通过验收,指标完成率和系统上线速度创行业新纪录。其中,系统重要测试指标——车辆休眠和唤醒成功率,测试周期仅16天,远超60天的国内行业纪录。去年年底开通至今平稳运营。
“以前,我们习惯从自身思考,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但‘Kata’思维,让我们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系统化解决问题。”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程师倪树坤说。随着“智能工厂”建设,去年公司工会引入“Kata”思维(培养职工创新能力的一种方法),创新竞赛评估机制。
“这是企业培养人才新模型,基于历史数据积累,分析识别障碍,通过假设检验,逐步达成目标。”公司工会主席周伟介绍,“医疗器械产品关乎人命,不能仅用‘快速生产’衡量,我们借此引导职工提升创新力,适应企业智能转型。”
竞赛中,各班组学习运用“Kata”思维,通过质疑挑战、沟通合作等,分析解决预设课题,形成文字报告,评委综合评价排名次。公司耐用器械诺和笔包装班组职工设立“减少报废物料”项目,通过改良摆放结构等,将包装箱纸板使用量每箱5个降至2个。每年节约两吨纸板,还缩短工序、更环保。创新竞赛机制产生大量职工“金点子”,去年企业在集团全球工厂中成为唯一超额完成任务的企业。
创新工作室载体助职工转型
智能化新时代,需要具有不同年龄段、学历和技能水平的职工,提升新技能,适应新生产线。为此,我市各级工会创新劳动竞赛载体,发挥创新工作室等载体作用,引领职工从“单一技术型”向“复合智慧型”转型。
为快速驶入智能电网“快车道”,去年,在“奋战新征程 建功新基建”劳动竞赛中,全国劳模张黎明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工会支持下,以张黎明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带领职工多次完善升级“黎明牌”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最终形成第四代产品。该项目作为国家电网重大科技项目,一举打破国外机械臂在电力行业的技术垄断,实现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全天候、全地域作业,还实现机器人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全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新效益增长点,为天津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智慧能源”,并获得我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日,在中建钢构天津公司焊接车间,市劳模吕永东、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朋朋,耐心指导操作工手持遥控器,操控焊接机器人按既定轨迹,精准焊接钢构件。这是为迎接今年全国钢结构焊接职业技能竞赛,公司职工立足岗位提升技能的缩影。近年来,高效质稳的智能焊接,成行业焦点。在首届中国技能大赛——全国钢结构焊接职业技能竞赛(焊接机器人操作工竞赛)中,公司“蓝领工人创新工作室”培训的焊工吕永东、李朋朋斩获冠亚军。大赛后,公司将竞赛成果转化为常态化培训,依托创新工作室,成立焊接培训中心,由李朋朋当主任。他不负众望领衔研发“李朋朋焊接培训案例教学法”,应用到焊接机器人培训中,帮助激励众多蓝领工人,从传统焊匠顺利向“智能”工人转型,投身全国大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