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白的心理健康穿上“防护服”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裴龙翔
“明天一早我们组就要去社区做核酸采样了,我自己有哮喘和糖尿病,到时候拖累大家怎么办?我不能做逃兵,现在焦虑得睡不着。”电话那头,一个疲惫又焦虑的声音逐渐袒露心扉,说到困惑时,声调数次哽咽……最终在心理咨询师的安抚和宽慰下放心睡去,第二天激动地打来电话表示感谢:“太谢谢你们了,我按建议和同事提前做了沟通,大家根据情况分工配合,完成了工作,以后的采样工作我不再害怕了!”
在短短几十分钟时间内,一颗颗紧张的心得以被整理、安抚、熨平。上海本轮疫情以来,这条为当地医护人员开设的心理热线始终温暖相伴,“上海医护抗疫心理关爱热线”(400-820-8261)由上海市医务工会发起,舒辅EAP(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响应,截至4月10日,热线已接到了医护人员的来电百余个,并将持续服务至上海抗疫获得阶段性胜利。
“我们是大白的大白”
疫情卷土重来,无数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而上,遮蔽严密的防护服下,他们同样是妻子眼中的暖男,是丈夫眼里的公主,是父母跟前的乖囡。忙完一天的工作,密集的情感和疲惫的身躯双重夹击,他们更渴望自己心里话能被倾听。
“我在方舱工作,不能回家。我特别想孩子,无法入睡,失眠,焦虑,我担心她,她还很小。” 雅莉(化名)拨通电话后情绪低落,声音中也带想要哭泣的克制,强力压抑着自己的精神状态。这是热线开通后的第一个电话,心理咨询师刘芷伊老师在这头的心立即揪了起来。
汹涌的情绪倾泻而出,电话这头只是温言宽慰着、耐心地倾听着。等到她稍稍平复,刘老师着将她从情绪旋涡里拽出来:“上一次和孩子视频通话是什么时候?”停顿了一会儿,雅莉说:"和孩子每天基本上都会通话一次。每次孩子一看到她,都会笑盈盈的向她张着两只小手,要抱我,我一看见孩子,烦恼就没了!"
找到了解决纠缠在一起许多问题的“线头”,咨询师尝试着建议,鼓励她在每天相对固定的时间继续和孩子视频沟通,增加更多的家人之间的安全感,信任感。又提出让她准备一个眼罩,在工作中休息片刻时给自己制造一个黑暗的环境,哪怕只是入睡十分钟,也能让身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休息,情绪也会有所舒缓。此时接到任务的她要挂掉热线,直言心里已经踏实许多。
“还记得动画里的那个大白吗,臂膀坚实又温柔体贴,我常说我们就是大白的大白,为他们在心里支起一把遮风挡雨的保护伞。” 刘老师这样说道。
传递关爱回应职工需求
“能不能给我爱人打个电话,她已经确诊阳性,我担心她接受不了,我们都是医护人员,我正忙着防疫,拜托了!” 3月25日,一通特殊的电话打到了客服华文杰的手机上。疫情,放大了恐慌、烦躁等负面情绪,也使工作、生活中本来就若隐若现的矛盾更加凸显。“每一通电话都是一个故事,很心疼大白们,很多时候都想抱抱他们。” 华文杰了解原委后才知道,来电求助者的妻子李女士确诊后身体反应较大,几次沟通仍然感到无助,拒绝接听他的电话。
“医务人员长期奋战在第一线,在长期应激下呈现的疲劳、焦虑等情绪与压力问题,个别医务人员还因为染阳被迫休息或被封控隔离在家而产生了强烈的内疚与自责,都让我们格外心疼。” 咨询师秦海接过这个案例,执行了回拨任务。
“接到这个电话,李女士略感意外,没想到丈夫会这样寻求帮助。” 秦海和她聊下去才发现,李女士已经收拾好了情绪,正和其他医护人员一道照顾100多号病患。“加油!还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吗?”面对秦海的提问,李女士只提了一个要求,希望感染的医护人员能有一个独立病区,她想尽快恢复,继续投入战斗。信息很快经由上海市医务工会传递到了具体的方舱医院,相关的帮助很快就将落实到位。
还有一位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检验师小王,90后被爸妈宠爱的小姑娘,隔离在医院20多天,每天凌晨去老旧小区查核酸,有时候老里弄她们连门牌号都摸不着,根据名单一家家去找。有些老人家等的时间长了,还会不耐烦。这些事情她都不敢和父母讲,一方面怕自己的父母担心,另一方面,还怕父母在家有没有菜,是否平安。最后,咨询师和她协商了一个做法:抗疫大白服上,写上“我想回家”并继续坚持工作。在后来的回访中,咨询师了解到,小王说那天在电话里和咨询师倾诉了一下,已经很好了,大白的衣服上,她还是选择写上了“别怕!加油!“。
倾听方舱里的心事
随着上海疫情的发展,守护热线海报被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医疗队被带进了各大“方舱医院”,守护起方舱医院里的入院患者,目前,这条热线也接到了来自市民的热线心理求助30余个,有效帮助市民缓解了情绪、心理压力。
“医生,我明天就可以出方舱了,现在返回小区的申请还没下来,感染新冠也给邻居添了很多麻烦,害怕大家不接纳我,现在翻来覆去睡不着,我该怎么办?”夜深人静,张小姐把不敢和亲人朋友诉说的心里话,在热线里悄悄吐露。电话那头,咨询师意珏一边温言抚慰,一边帮她联系解决问题。很快第二个电话就回拨过去,知道有人为她的事在奔波,张小姐的情绪安稳很多,意珏又趁热打铁,带着她用呼吸、冥想等疗法平复心情,“尽力缓解咨询者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慌和焦虑,告诉他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也有市民在崩溃边缘给热线打来电话,咨询师总是在情感上给予支持,让他们安全地宣泄情绪。过程中,咨询师会和市民具体分析情绪,让大家看到有多种的力量在支撑,看到更多可能,并用心理学的技巧,减轻市民焦虑崩溃的情绪,同自己的情绪和解。
从3月14日来的每个白天和夜晚,电波里传递着温暖的力量,正是这份温情伴着许多人,一起度过疫情最黑暗的时刻,迎来晨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