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知情”“视而不见”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4月14日,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集中通报了一批典型案例,其中河北邯郸钢铁行业去产能存在乱象,产业结构调整落实不力。在当前国家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明确要求下,作为钢铁产业大市的邯郸被抓了典型,引发社会舆论高度关注。通报指出,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烘熔钢铁有限公司违规上马钢铁项目,当地相关部门称对此“毫不知情”;而对于新金钢铁以“偷梁换柱”方式完成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获取国家奖补资金行为,通报用的词是“视而不见”。这两处表述,确实耐人寻味。
两家大型钢铁企业兼纳税大户的违规行为,当地相关监管部门竟然“毫不知情”,而督察人员暗查就能发现,这种反差的背后,折射出监管主体责任的缺位,以及故意蒙混过关的心态。而“视而不见”,就更难逃渎职之嫌了。
其实,无论是“毫不知情”,还是“视而不见”,背后隐藏的都是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没有真正把遏制“两高”产能盲目发展落到实处。采取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态度,从更深层面来说,是落实减污降碳要求、推进绿色发展并没有体现在地方的产业发展计划中。
对于一个地方来说,要割舍掉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拉动作用的“两高”项目,真正做到刀刃内向、壮士断腕,是需要勇气的。一些地方没有正视这个问题,不能知难而上,而是寄希望于蒙混过关,过去几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就发现了不少这样的典型案例。
对于邯郸来说,钢铁行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始终是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钢铁产业链从矿山到制品加工纵向延伸多个环节,相关产业横跨冶炼、能源、装备、物流等众多领域,对当地的房地产、服务业等也有重要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即使国家层面三番五次强调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但邯郸当地相关部门依然“毫不知情”“视而不见”,就不令人意外了。
在钢铁行业去产能存在乱象、产业结构调整落实不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公布的典型案例,对相关部门以及其他地方来说是一个警醒:弄虚作假包装得再天衣无缝,终会露馅穿帮;推卸责任的理由听起来再冠冕堂皇,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终究碎了一地。
当前,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已经成为推动地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应承担起的新使命。尤其是在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迈进的当下,对于遏制包括钢铁产业在内的“两高”产业盲目发展,相关地区和有关部门更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推进这项重大任务,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踏踏实实,采取切实举措,真正把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原二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