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2-4-25 07:19:56

【写作课--656】作家要成为语言运用的高手:譬喻——语言艺术之花

  文/秦牧

  你有这样的感受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可以看到许多精采的譬喻。就象春天到山林里去,到处都可以看到美丽的花朵似的;秋夜仰首蓝空,到处都可以看到繁星闪烁一样。

  我觉得,凡是优秀的作家、诗人,可以说没有一个是不擅长譬喻的。他们的譬喻新鲜、别致、奇警,独标一格,读后常常令人长久难忘。鲁迅描写一个瘦老女人站着的姿势,“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老舍描写一个尖刻狠毒的老太婆:“她的两腮多肉,永远阴郁地下垂,象两个装着什么毒气的口袋似的。在咳嗽与说话的时候,她的嗓子与口腔便是一部自制的扩音机。”契诃夫作过这样的譬喻:“一个在文坛上混了很久的无能的作家,他那副庄严的神气,看去简直象个得道的高僧。”欧·亨利在描绘一个穷汉节日吃一顿免费盛餐的情景,作过这样的譬喻:“在敌人军马中杀开一条血路的英雄,都没有他这样勇敢。火鸡、肉排、汤、蔬菜、馅饼,一端到他面前就不见了。”……类此种种,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们读它时,都是“破题儿第一遭”碰到,因此,就觉得格外新颖别致了。这和那些说红的东西象红枣,黄的东西象黄纸,黑的东西象煤,白的东西象雪那类陈陈相因的譬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象这一类新鲜独特,不同凡响的譬喻,我们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中都经常可以见到,例子真是多得“不胜枚举”。大概一个作家,如果连几个精采的譬喻都写不出来的话,要写好作品就很困难了。因为他既无法运用语言艺术来状物传神,又哪有能耐去描绘什么细致生动的生活长卷呢!

  譬喻,可以说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语言艺术中的花朵。

  文学工作者应该精心去制作一支支“譬喻之箭”,在必要的关口,弯弓射去,不偏不斜,一箭正好命中红心。

  譬喻,是用已知的事物来说明别人未知或知之不深的事物。它还可以增添情趣,加强文采,有时还能使形象生动,诗意盎然。不要说文学创作,就是人们日常谈话,也是非得经常使用譬喻不可的。“那个人呀!他恨不得把心也掏出来为大家办事。”“这人瘦得就象是一个衣架一样。”“家庭的事嘛,有时总难免碗碰碗,碟碰碟的。”象这一类譬喻,我们不是常常从一般人的言谈中听到吗!可以说,任何人都不能不在谈话中使用譬喻,要不然,有些话就会讲得不清楚,或者索然无味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它们的名称,常常就是由一个譬喻加上一个本名,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新称谓的,象香蕉苹果(一种具有香蕉芬芳味道的苹果)、马奶葡萄(形状象是马奶的葡萄)、虎鲨、狮子鱼、织锦贝、象龟、剑兰、彩雀花之类的名词,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

  同样一种东西,各式各样的人看来,脑子里会涌现各式各样的譬喻,完全可以避免雷同。这正象一滴水,在各种彩灯的照耀下,可以显示出各种颜色一样。例如书籍这样一种东西,有人把它譬喻为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有人把它譬喻为阶梯,譬喻为面包。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扑在书上,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有人把它譬喻为船只,凯勒说:“一本新书象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牛顿又曾经把书譬喻为“巨人的肩膀”,并说他的许多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得到的。世界上的事物千千万万,以此喻彼,以彼喻此,花样可以多至无穷,就正如鲜花可以有千姿百态一样。 

  譬喻,有时可以仅仅是简简单单只用上一个词,有时却可以讲上一大串。中国民间的许许多多歇后语,例如“刀切豆腐一一两面光”,“搽粉进棺材——死要脸”,“牛皮灯笼——点不亮”之类,也可以说各个是一个谐谑的譬喻。

  许许多多谜语,也可以说都是譬喻。譬喻可以增添情趣,加强文采,有时还能使形象生动,诗意盎然,这道理我们从一些精彩的猜物谜语中也可以领略一二。例如,一个关于船竿的谜语这样写道:“想当初,绿叶婆娑,自归郎后,绿少黄多。历尽了风波,受尽了折磨。休提起,提起了,泪滴满江河。”一个关于蜘蛛的谜语这样写道:“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一个关于爆竹的谜语这样写道:“千层褥子千层被,黑衣小孩被里睡,红衣小孩来叫门,蹬破褥子踢破被。”这一类的“譬喻”,可不就很能发挥艺术的效果吗!

  连续的譬喻,也能够增强艺术效果,令人感受到一种繁花满眼的情趣。例如,有人这样形容和田地方所产的美玉:“白如截脂,黄如蒸粟,红如鸡冠,紫如胭脂,墨如点漆。”这样的譬喻,可真使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哪。

  除了本国的外,我觉得外国人有许多大胆奇特的譬喻,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这里试举几个例子:

  番茄,意大利人把它譬喻为“金色的苹果”,法国人把它譬喻为“绿色世界中的红宝石”。

  柠檬桉,由于它树干光洁,西方人把它譬喻为“林中仙女”。

  英国的威士敏斯特寺,由于它是许多卓 越人物的葬骨之所,被人譬喻为“荣誉的塔尖”。

  巴黎圣母院,由于建筑宏伟,被譬喻为“石头交响乐”。 

  大百科全书,被譬喻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澳洲,因为“孑遗生物”繁多,被誉为“活化石博物馆”。

  失业问题,被譬喻为“西方社会中一颗正在滴答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

  西方某个十分衰老疲惫的国 家 领 导 人,被譬喻为“象一尊古老的神像被推上战场,象一个上紧发条的玩具人”。

  …… 

  瞧,象这一类譬喻,可不是就很新鲜、别致、奇警,独标一格,不同凡响吗!

  是的,我们不但得重视譬喻,经常运用譬喻,还得努力创造奇警美妙的譬喻。艺术贵于有创造性,总是陈陈相因的东西,就不成其为艺术了。国 家 领 导 人

dongzi 发表于 2022-4-25 07:23:06

品读一:陶醉壶口


  文/尧山壁

  

  到壶口看瀑布去!清晨还颇大的吸引力渐渐被漫长的旅途磨损,加上黄土高原平淡无奇,车过宜川渐渐寂静下来,歌声笑语听不见了,代之以纷声断续。

  

  忽然有谁从梦中猛醒,惊呼雨来了,听那隆隆雷声。可窗外分明风轻云淡,没有变天。司机笑说,那就是壶口瀑布的响声。真是先声夺人,车上立时活跃起来,个个侧耳倾听。如火车出站,航班起飞,放炮开山。感觉在战抖,山在摇晃,车窗忽闪,大家的心也被强烈地震撼着,内心的激动从眼神里进射出来。

  

  车在旅游管理处停下,大家迫不及待地跳下来,快步走下岩蹬,跑过石滩,来到面对瀑布的巨岩边选好位置。只见滚滚黄水从高高崖头跌落下来,挟风带雨,雷霆万钧,如土山飞崩,黄海倒倾,溅起水雾腾空,蒸云弥漫,恰似从水底冒出滚滚浓烟。水底悬流激荡,如开锅沸水,浪滚锅翻,泡沫簇拥。这雾,这云,这烟,这泡,皆呈现为黄色,散发着泥土气息,使这排布增加了质重感,更使那吼声如洪钟闷雷,展荡峡谷,气吞山河。

  

  大家聚精会神,全不知何时云破日出,那瀑布骤然亮起来,闪耀着金属般的光泽。那升腾的水雾因阳光折射,幻化出道道彩虹,有的从天际播人,似长鲸饮润;有的横卧河上,如彩桥飞架;有的飘忽游移,像花团锦簇;有的续续断断,呈扑朔迷离。我们之中不知谁福大命大,吉人天相,带来如此的好运气,使大家能够看上这天下奇观。

  

  我默立在瀑布面前,被这气势这风采惊得目瞪口呆,任飞雨溅沫淋个痛快。我拜倒在这大自然的杰作脚下,不寒而栗,觉得自己这么渺小,骄娇二气荡然无存。我觉着一股清流爽气自百会灌人,注满暄中、丹田,流迫周身,最后从劳宫、涌泉溢出。觉着接上了天地之气,通了电流,调动磁场,加速血流,冲走了淤血浊气,浑身清爽,继而灼热,气力勃发,精神倍增。我忽然领悟了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境界,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灵感,明白了为什么在民族危亡时刻,东渡抗日的将士们要选在这里誓师出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攀岩走壁绕行到高处,观察壶口的构造。黄河自秦晋峡谷北来,宽喇刃多米,来到这里骤然收缩,仅四五十米,断崖落差40米,河槽真像一把巨壶,将每秒9千立方米流量收人。正如明朝人惠世扬诗中所云:“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壶口以下河槽很窄,不过一二十米,水急浪高,槽深流远,当地人称’‘十里龙槽”,相传大禹治水时龙身穿凿而成。民谚说:“九里三分深,一年磨一针。”意思是说水磨石穿,河床每年增宽一针。其实它是凭黄河自身的动力冲刷出来的。龙槽两岸危石如坠,嘎岩飞突,河水奔浪狂放,犹如一条蜿蜒浮游的黄龙,摇头摆尾;呼啸而去,一种“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恢宏气概。

  

  《尚书·禹贡》记载:“壶口当河水之冲,奔溃迅疾,必先杀其势,而后河可治。”瀑布下游5公里,有两个江心岛,相传原为一整块,是女蜗补天的神石,称做“息壤”,是稣治水时从天庭盗来堵塞洪水的。洪堵不住,后来大禹治水把它劈开,疏通洪水。《水经注》说:“禹治水,壶口始。”大禹还在距此不远的衣锦村娶妻成家,三过家门而不人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至今村里人还把禹王庙称为“姑夫庙”。

  

  此前,我曾多次见到过黄河。在青海的约古宗列,它是美妙的一缕;在宁夏河套,它是平静的一湾;在中游郑州,它是浩荡的波涛;在东流入海口,它是平稳的漫流;而在这壶口看到了它性格的另一面,巨大的落差,雄壮的力量,磅礴的气势,看到了一条立体的黄河,一条完整的黄河,看到了它漫长的历史,看到了它丰富的内涵。活到五十岁,我才经过壶口瀑布的洗礼,领悟到黄河的气质。得到了它的真传。它的威力在我胸中鼓潮,它的雄风在我血管里呼啸,它的精神在我眼睛里闪光。从今天起,我才成为一个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壶口,天下第一壶。盛满了互助大曲,盛满了西凤、杜康,盛满了汾酒、竹叶青,盛满了陕北的米酒。当年灌醉了李白、王之涣,灌醉了光未然、冼星海,今天又灌醉了我,灌醉了我们大家。啊!壶口,我陶醉了。

dongzi 发表于 2022-4-25 07:23:34

品读二:

雨前


  文/何其芳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击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后参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啾啁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田野又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像啊!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复阴我自己。

  

  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那样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

  

  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课--656】作家要成为语言运用的高手:譬喻——语言艺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