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就是要不断创新” ——记山东港口日照港日新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研发团队
《山东工人报》(2022年04月25日 第A3版)在山东港口日照港,集装箱自动化建设的跨越发展之路,浓缩了日新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研发团队开拓创新、奋楫笃行的精神,这支平均年龄30岁的年轻团队掀起的 “码头革命”令人叹服。
2017年,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方兴未艾,特别是随着青岛港以及上海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相继建成投产,发展自动化、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正成为迈向世界集装箱强港不可或缺的“标配”。然而,对于包括日照港在内的只有中小规模集装箱业务的港口而言,建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无疑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长周期的“鸡肋”选项。
“技术就是要不断创新,既然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样板,我们就自己研究自己干,找到一条新路!”2018年,团队中唯一一名70后、日照港集装箱设备管理“大拿”胡继龙,作为主要技术牵头人,顶着质疑与压力,带领这支青年团队不知熬过多少个通宵,翻阅大量资料,反复研究无悬臂、单悬臂、双悬臂等方案。
针对日照港港口实际,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双悬臂自动化轨道吊的建设方案,并自主设计了自动化堆场布置及工艺设置,整个团队统筹生产管理系统(TOS)、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等专业,并不断优化项目实施方案,解决了多项技术性难题,最终解决了日照港传统堆场与自动化堆场融合统筹使用的工艺难题。
集装箱自动化堆场的成功使用,让这一年轻团队更加坚定地认识到,自主创新才有“弯道超车”的可能。他们从适应港口自身发展实际出发,决定另辟蹊径,将原有传统码头改造升级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负责核心技术攻关的日照工匠胡继龙和山东青年创新榜样徐冠男和团队长期驻扎在现场找问题、想办法,同连钢创新团队联合攻坚,解决了200余个无人集卡及自动化码头运行问题,突破了5G远程驾驶、车路协同等技术难关和 “安全员下车”这一世界 级难题,攻克了无人驾驶技术在港口水平运输的应用难题,实现了无人驾驶在港口行业首次落地运营和无人化安全高效运行。
仅仅4个月时间,这支年轻团队建成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以6项国产化、业界首 创的创新成功实践,打破了主流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多采用垂直布局的模式,综合成本降低70%,向全球港航业奉献了传统集装箱码头智能化改造升级的 “中国方案”和 “中国样本”。
张海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