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为啥变小?
朱玉琳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人们的幸福感却没能随之成正比地增加,甚至出现了下降。过去我们曾热切地期望能脱贫致富,摆脱社会经济落后的面貌,因为我们觉的很大一部分的不幸福感来源于经济的落后、物资的匮乏。社会经济发展了,幸福却没能如期而至。是什么牵绊着我们的幸福?
4月5日,笔者来到管道四公司CPP406机组探寻幸福的踪迹,在大家的各种各样对幸福的期盼以及报怨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员工幸福的落脚点再也不是年幼的梦想,而是对物质生活水平及精神食粮的追求。
物价节节登高,收入止步不前
“四、五年前廊坊的房价也就两千多,现如今都是七八千,房价翻倍的涨,而我们的收入却没什么大的变化。2003年干西气东输一线,和现在干西气东输二线挣的钱差不多,工作六年了只够付首付。”准备年底结婚,刚刚置办了婚房的任伟感叹着自己当房奴的无奈。406机组是支年轻的队伍,75%以上都八零后员工,“成家立业”的压力让这些已经踏入三十门槛的年轻人深感生活的压力。一首批判房价过高的民谣《幸福里》成为机组里颇为流行的歌曲,“幸福他在哪里,不在那幸福里,四万多一平米,我买不起”的歌词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然而房价只是问题最为突出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父母养老、抚养子女等一系列的问题让“独生子”的八零后身负重任。较高的经济收入成为不少员工常年从事野外施工的理由。对于幸福的定义,任伟说:“幸福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的,在外施工虽然辛苦,但挣的还是比家里多,发展的空间也很大。靠自己的实力,我买了房,能够养家糊口,一家人其乐融融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安慰。”
一线生活单调,期盼精神食粮
管道建设是典型的长期野外施工的工作,一线生活水平明显低于机关及固定生产场区的单位。一方面是由于工作、生活地点处于流动状态,大成本投资建设十分浪费;另一方面管道施工区域多为经济落实的偏远乡村,生活水平整体不高。近几年,管道四公司一直致力于改善员工生活条件,在衣、食、住、行上给予一线很大的资金投入,睡帐篷、手扛肩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但406机组的员工却总觉得缺点什么。
“现在工程越来越难干,各种施工指标越来越严格,对我们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真想给自己充充电,学习些新知识。”机组长艾东领从事管道建设十余年,是公认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硬汉,但他近期却为自己机组的发展伤透了脑筋。“我现在就希望公司能丰富我们阅览室的专业书,再就是派人来组织培训。现如今的社会,不学习就落后了,看人家全自动机组有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技术,自己也眼红啊。管道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了。”
幸福为啥变小?通过采访,笔者深切感悟到外界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压力成为一线员工物质和思想上幸福的障碍。压力越大,幸福越小。很多一线员工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报怨自己的不幸福,却忽视了温馨的家庭、和谐的团队带来的幸福。幸福的门槛不高,关键在于自己怎么面对。乐观面对压力,迎难而上,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是幸福的味道;而被压力击倒,止步不前悲观的人,只会遥望着幸福的终点连连叹息。其实幸福是一种态度,主动权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 好稿子 写的真不错,支持朱老师。 谢谢各位老师,请指教其中的问题。 写的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和想法! 可是在写法上还很不成熟,请大家多指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