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2-5-6 07:21:01

【写作课--681】搞校庆,写好回忆文章的4个要诀 原创 刘国昌

一位高校校报主编反映说,为配合学校建校70周年正在搞征文活动,想问问这类文章如何写得更好?

类似的询问不少,这确是一个应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写稿编稿就这个问题谈点想法,与大家交流、分享。

回忆文章是属于纪实类的文章,它与诗歌、散文有联系,更有区别。写好这类文章,以下4个要诀需要注意和把握。

一、大小事,看亮点。

写回忆文章离不开具体的事情,可事情有大有小,怎么写?

写大事,这是很多人都会想到的。确实,一些高校、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有不少值得写的大事。这些大事有意义,有内容,值得回忆。

但有些小事也是很有意思,有情节,同样值得一写。

面对这些大小事,如何选择呢?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看其亮点如何。如果缺乏亮点,再大的事儿也可不写;如果亮点多多,再小的事儿也能大写特写。

一个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学习很刻苦,系主任悄悄地给他一些书和学习用具。事儿不是很大,但却反映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师生之间弥足珍贵的情谊;一位学生干部因组织学校活动耽误了课程,几位同学自愿给他补课……这些点点滴滴都有亮点、都可入文。

二、情可抒,事不虚。

写回忆文章当然是可以抒情的,比如对当年上课教室的遐思、对班主任的怀念、对校园生活的追忆等等,都可以在叙事时夹带抒情。

这种抒情有助于将心中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有助于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但抒情时所依据的事实、材料等,一定不能虚。要真人、真事、真情。也就是说,确保事实的真实性、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回忆文章的生命。

如果“事虚”、有虚假的成分,文章的可读性就要打折扣了。这一点务必需要注意。

诚然,有些材料由于年代久远,或记忆有出入,有时难免写虚。遇到这种情况可事先做好核实工作,或找知情人一起回忆。如实在拿不准,宁肯不写为好。

三、少虚话,多细节。

回忆文章之所以受人们欢迎,原因之一是细节感人。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儿,有时人名、地方记不大清了,但有些细节却记得很清晰。

如有的文章回忆当年上学时同桌给自己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老教授忍着胃疼坚持把课讲完;参加课外活动时的相互提携,等等。这些具体的细节,易于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有鉴于此,我们写回忆文章时要注意多写细节、写好细节。这里需要提醒一句的是,尽量少写或不写虚话,如“张老师一天到晚很辛苦”、“王同学平时乐于帮助人”等。倘若写了这些话,后面一定要举出具体、实在的例子来说明。

在《绝 对忠诚》一文中,记者描写“火箭数据处理王”车著明的家:70平方米的家,从厨房走到客厅是3步,从客厅走到卧室也是3步。这样的白描式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一位通讯员回忆他当年学新闻写作时的情形:宋老师对我说,新闻写作把基础知识搞清楚很重要,并指着一摞报纸说:“把所有消息导语的‘5个W和1个H’全标出来。”5天的时间,我足足完成了200份报纸的“5个W和1个H”的标注工作……

这个细节把学习新闻写作的情况具体地描绘出来了,使人看后难忘。

四、稿清爽,有文采。

回忆类的文章,看得人比较多,因此绝不能故作高深,文字晦涩。在行文上一定要坚持文从字顺,通俗易懂。

应该说,这是行文的基本要求。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句子不通、概念不清、错别字凸显,那就真得“回炉补补课”了。

在文从字顺、通俗易懂的基础上,还应尽量做到有文采。有些稿子内容不错,但读着让人有“硬邦邦”的感觉;有的事情颇感人,但写得却没情趣。凡此都在于缺乏文采所致。

如何使稿子有文采呢?最主要的一条是要有激情。白居易诗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到浓处要抒发,必然能使文章添文采、增强感染的力量。

文采还体现在描写的细腻、生动。有位作者回忆当年学校生活时这样写道:

学校生物教研室有人体胎儿标本,我总想去看看个。于是在课余时间魔怔似的总跑去那东小院,伸头探脑扒窗台溜门缝儿跟做贼似地想看个究竟。

一天下学,我又鬼使神差来到东小院儿,看见几位老师正在整理温室花房。我本应过去帮忙,可我却傻傻地一门心思迷恋标本,对忙碌中的老师没有一点主动帮忙的表示,任性地呈公鸡走路状,探头探脑目中无人。

“这位同学,过来帮一下忙,谢啦!”刘老师向我叫了一声……

这些文字把当时的情形写得具体生动,惟妙惟肖。读者这样富有文采的文字,让人不禁拍手称快。

小结语

以上4个要诀不能全部概括如何写好回忆文章这个问题,但其4点却是十分重要。它从选材、行文、文字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介绍,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dongzi 发表于 2022-5-6 07:22:00

少虚话,多细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课--681】搞校庆,写好回忆文章的4个要诀 原创 刘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