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艾草香
悠悠艾草香“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撒白糖……”小时候,老家过端午还真没吃过粽子,都是吃糯米汤团。虽没有吃粽子的记忆,过端午挂艾草、吃粽子的印象却极为深刻,故乡的端午记忆就蕴藏在悠悠的艾草香里。青青的艾草,在田埂上、庭院旁、沟壑边,随意自由地生长着,它们从冰雪消融时的春天长出新芽,经历惊蛰的雷声,立夏的清风,终于在端午长成亭亭玉立的模样。于是,夏日,你若去乡下,一定能闻到风中那抹艾草香,一定能被这艾草迷住心神。
别看艾草普通,可它的历史要久得多。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有一句:“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里面的艾便是艾草,它的芬芳里藏了悠远的相思。所以,每每看到“艾草”这个从先秦的诗句里走来的名字时,我总觉得它是温情的,缱绻而缠绵。
可相对于它的美,人们更喜爱的是它的药香。无论是在《黄帝内经》还是《本草纲目》里,无一例外的都有艾草做医用的记载。艾草,有一种天然的清苦之香,它有理顺气血、驱逐湿寒的功效。初夏端阳,恰是百病多发的季节,使用艾草,可以预防疾病,且夏季蚊虫猖獗,熏起艾草,还能驱赶蚊虫。以艾草泡脚,又可通经活络。因此,在乡间,一株艾草可谓一味“灵丹妙药”。
小时候,我过端午节最重要的记忆,就是妈妈提前一天包好粽子,然后煮上一晚,五月初五这天早晨起来就能吃上香甜可口的粽子了。老妈包粽子用的是芦苇叶,几个叶子并排用水粘叠在一起,然后折成一个锥形,左手拿着,右手捞起一把泡好的黄米和红豆,中间塞进两颗大枣,然后左右手配合给粽子封好口,捏出型,用一段棉线缠绕绑好,打上活结,一个长着芦苇叶尖尾巴的粽子就包好了,把包好的粽子放到盆里。等都包好后,把粽子一起放到大铁锅里,添好适量的水,然后拿些劈好的木柴塞到锅灶里,点着火后,大火烧开,再转慢火煮上一晚,第二天往往为了吃早上粽子,我要比平常早起很多,走到外屋后就会闻到满屋的粽子香味儿。掀开锅盖,拿出一个温热的粽子剥开就吃,芦苇叶的清香,黄米红豆红枣的香甜,现在想来还是回味无穷,这种味道是不可替代的。
除却吃粽子,最有趣的莫过于和父亲一起去采割艾草。老屋挨近一条小河,河边长了一大片的艾草。每到端午节前后,艾草就长得蓬蓬勃勃,父亲带一把小镰刀,抓住细长的枝干,一镰刀下去,便割下一大把艾草。我怀抱着艾草,闻着那淡淡清香,不由得神清气爽。
我跟着父亲把艾草分成两三株一扎的样子,用绳子捆好。然后,把它们插在高高的门楣上,父亲一边插艾草,一边说些保护家人平安顺遂的吉祥话。我在一旁,常常觉得艾草的样子无比神圣,它寄托了人们最美好的情感、最虔诚的祈愿。所以,年年端午,年年插艾,成为我心底有关端午节最难忘的记忆。
随着端午的过去,艾草在门楣上逐渐干枯,父亲也不会把它丢弃,而是收起来,折成一小段一小段,用来泡脚,或者蚊虫多起来的时候,把干枯的艾草点燃,能赶走讨厌的蚊子。童年的夏夜,母亲在帐子里给我讲故事,帐子外,缕缕艾草的气息一直萦绕,让我幸福安眠。
艾草真是朴实的小草,它生于泥土沟壑,在百草丛中谦卑低调,可是它又如此神奇,浸透着人们的寄托,穿越千年的时光,传递着幸福和安康。
粽子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生,流传千年,被赋予伟大的爱国情;在平常百姓家,每年的端午节,家人一起包粽子、煮粽子和吃粽子,贯串的是亲情;亲朋好友之间互送粽子,吃到嘴里,留在心里的是友情;漂泊在外的游子,在每年端午节看到粽子时,涌上心头的是乡情。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小小的艾草呀,清香氤氲,弥漫成端午节最美好的风景。随着时间流逝,端午记忆在脑海中日渐零落,像碎片一样难以拼凑,我却唯独对插艾习俗记忆犹新。
如今,采艾、插艾、包粽子的习俗依然还在,只是我已多年不在故乡过端午。
河北兴泰发电公司 何卫东
地址:邢台市电厂路兴泰发电公司
电话:0319---2091225 邮编:054000
身份证:130503196805150376
手机:18632995338 小小艾草,清香氤氲。端午安康,学习佳作!
汗颜于我的文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