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全能冠军十年师徒情
来源:中工网2012年,22岁的文俊被分配到铁路襄阳探伤车间随州工区,工长蔡永祥把斯文的文俊拉到见习工长刘晓军面前说:“这个徒弟给你了,好好带!这是师徒合同,没意见下午就举办个仪式,把合同签了。”文俊和刘晓军仔细阅读了一遍合同内容,分别点了点头。下午,文俊和刘晓军郑重地在师徒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文俊看了一眼师父黑黑的面庞,言语不多。
http://www.workercn.cn/html/files/2022-06/01/20220601110806951983544.jpg 签了师徒合同,分到一个作业班组,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文俊寸步不离跟在师父左右。第一次推母材,探伤仪发出“滴滴”的声音,文俊一脸茫然。刘晓军说:“你听着,探伤仪报警七声就正常,多一声少一声,或者声音拉长,就说明钢轨异常,需要仔细判别。”
慢慢的,师父的话变多了:“文俊,推仪器时走曲股要向内偏,走直股向外偏。”“碰到难题也可以向其他师父请教。眼里要有活,心里要有数,学到技术是最重要的。”师父愿教,徒弟爱学,慢慢地师徒二人亦师亦友,生活上相互关心,工作上相互帮助。
平时和蔼可亲的师父也有发火的时候。一次,车间组织技术比武,练兵场上的钢轨上有两处伤损,文俊和工友们都知道,于是简单的过了一遍就填上数据,师父非常生气地说:“你的方法不对,态度不对,不管这个钢轨上有几处伤,不管你知不知道,你都要按标准、按流程去探,任何比赛都要从实战出发。”后来师父有意识放了一根大家都不知道伤损的轨,文俊在那根钢轨上发现了一处大家都没有发现的新伤损,刘晓军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http://www.workercn.cn/html/files/2022-06/01/20220601110759520502450.jpg 2015年,刘晓军参加全路探伤工技能大赛,获得单项第三名,2016年参加武汉局集团公司探伤工技能大赛,获得全能第一。这期间,文俊一直给师父刘晓军当“陪练”。晚上他们一起背理论题,白天作业时一起判别各类伤损,两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017年,师父刘晓军成为全路技术能手、武汉局集团公司钢轨无损检测员首席技师,多次担任技能竞赛的教练和评委和探伤工必知必会教材的主编,文俊在耳濡目染之中,也逐渐成长为车间业务骨干。
2021年,文俊和师父一样,经过层层选拔,走上集团公司探伤工技能大赛的赛场。临行前,师父刘晓军和文俊交谈到深夜。师父说:“你的技术没有问题,但探伤工比的不光是技术,还有责任心和态度。”他们一起回忆一年前在马棚的大机复探作业,大型机械在岔区报的里程参照物不准,文俊和其他几位工友反复寻找也没有找到伤损地点,就下班回家了。师父组织大家一起反复比对各种数据,第二天又重新组织人员复探,终于找到了这处伤损。如果没有大家的坚持,这处伤损就可能就漏掉了,如果发生断轨,将会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一番长谈,让文俊更加自信。第二天,文俊从容走上赛场,七个单位40多名选手,襄阳工务段获得团体第二,文俊获得个人全能第一。半年后,文俊担任探伤车间指挥分中心班长,开始协助车间干部生产组织和计划管理工作。
http://www.workercn.cn/html/files/2022-06/01/20220601110750130229727.jpg 工作调整后文俊到现场作业少了,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题攻关上,放在优化生产组织流程上,他和师父刘晓军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他们一起研判安全风险,一起在车间“夜学堂”上为新工授课,一起攻克技术难关。2021年,他和师父一起研究的课题《提高螺栓孔裂纹的确认率》,不仅解决了钢轨螺栓孔裂纹判别难的问题,还获得了集团公司QC成果发布优秀奖。师父编书、出题、授课,文俊为师父找数据、找依据、当助手。
文俊不断进步,最高兴的当然是师父。刘晓军说:“文俊跟了我十年,他自己很爱学,也比较刻苦,现在在工作中他能够独当一面,特别是伤损复核、新焊验收,我觉得技术都很过硬,责任心也很强。我可以骄傲的说,这个徒弟出师了,我的任务完成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