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龙安区:促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紧紧围绕“工业强区、开放兴区,建设城乡一体、美丽宜居新城区”发展战略,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龙安区发展高质量。产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产业工人的迅速成长。安阳市龙安区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为广大产业工人搭建素质提升平台,推动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近年来,河南省培养造就了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顶层设计 筑牢“产改”基础
自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启动以来,龙安区成立了“产改”协调小组,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推动,及时制订《龙安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企业参与的工作格局。
“2020年9月,龙安区召开了全区‘产改’动员大会。2021年6月、11月,龙安区先后组织召开‘产改’推进会,多措并举推进‘产改’工作。今年年初以来,区总工会履行牵头职责,各成员单位、乡镇(街道)积极配合,确保各项政策落实,着力解决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增强了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龙安区总工会主席高尚波介绍。
据了解,龙安区共有工业企业400余家,现有产业工人3万余人,涵盖冶金、建材、化工、新材料、纺织、装备制造等多种行业。为突出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这条主线,龙安区同时聚焦党组织和党员两大主体,统筹推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领域党建工作,并以岷山环能公司为试点,探索在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带工建的有效途径,及时把产业工人中的优秀分子吸纳到党组织中来,以党建带工建。
技能提升 强化内生动力
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产业工人队伍。龙安区通过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措并举打通产业工人技能提升通道,构建技能培训体系,实现产业、职业、专业与就业、创业联动发展,全面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培养更多有技能、高技能的产业工人。
“位于龙安区辖区的安阳市铁路器材有限公司向市人社局申请了‘新型学徒制’培训资格,分为焊工、电工、车工、钳工四个班进行理论及实际操作学习,先后对132名学员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在达到课时要求后,107名学员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区总工会副主席赵伏清说。
除了安阳市铁路器材有限公司外,岷山环能公司与鑫龙煤业合作举办了新型企业学徒培训班,分成3个班共计100人,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与河北工业大学联合开设创新班,培训学员70余人。
“产改”工作开展以来,龙安区在25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开展以“六比一创”为内容的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在5家重点耗能企业和排污重点企业中开展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职工教育活动和以“三比两降”节能减排为内容的劳动竞赛;组织40家企业参与“安康杯”知识问答;组织105家企业参加“一法一条例”的普及和考试;开展消防演练和培训50场……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深化技能竞赛机制,为优秀产业工人更好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
服务职工 释放改革红利
在“产改”的路上,龙安区总工会把维权服务工作送到职工身边,切实增强了辖区产业工人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
“龙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有产业工人15名,占8.1%;区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中有产业工人25名,占18.8%。这些可喜的数据是我们努力畅通产业工人参政渠道的成果,足以证明近年龙安区正逐步提高产业工人在党代会、人代会、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中的比例。”赵伏清说。
“产改”工作开展至今,龙安区总工会开展“法律服务送基层”活动近百场,为辖区产业工人提供了精准、有效、优质的法律服务。区总工会在中博轨道和岷山环能公司打造了两个“劳动关系调处工作室”,切实维护职工权益,以维权促维稳。
同时,区总工会为全区职工群众办好事、实事,打造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23家;慰问防疫防汛救灾一线职工并下拨专项救灾资金;节假日定期对辖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工群体开展慰问活动;为全区各级劳模进行健康体检;开展职工子女爱心托管服务和母婴室建设;解除了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通过多种形式、各项举措,辖区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申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