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66 发表于 2022-6-14 13:04:15

德州市做好“加减乘除”基本功 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中工网
        来源:中工适应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山东省德州市总工会以“加减乘除”四字法,协调成员单位,聚合资源力量,打造了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推进德州从“劳务输出大市”向“产业工人强市”转变,发挥出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积极作用。
http://www.workercn.cn/html/files/2022-06/14/20220614101120485731802.jpg                                                           
      内联外合做加法,全市上下一盘棋
  德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产改工作情况汇报,明确提出要把壮大产业工人队伍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通过改革,为德州制造积蓄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2021年、2022年将产改工作纳入全市重点事项督查。市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产改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召开联席会议3次、工作推进会6次,构建市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抓总、部门各司其职、多方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发挥市县两级产改办主动作用,把壮大产业工人队伍纳入“一把手”工程,动员各级工会积极对接企业,助力企业引进人才、保障用工、促进就业,同时为就业创业群体提供精准招聘、创业扶持、技能培训等多样服务。建立工作例会、定期报告、成效评估等推进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责任链条。
  聚焦先进模范职工,市总工会协调市人才办,将全市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德州工匠等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平台,按照有关规定,享受职称评审、岗位聘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政策服务。
  聚焦生活困难职工,市总工会协调市民政局,将全市职工基本情况纳入德州大救助平台,汇集了包括居民基础信息、医保住院信息、社保数据等46项2100余万条数据,实现了对低收入职工的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及时救助。
  用工成本做减法,外引内育聚才地
  市总工会联合市人社局举办“春风招聘行动”,开展企业用工保障服务行动、返岗就业助推行动、零工市场服务行动3项内容,仅2022年,就组织各类招聘会98场,达成就业意向24577人次。同时,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德州市创新开展了以“云聘识才、人岗相适”为主题的专项行动,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按规定给予最高20万元奖补资金。
  市总工会以赛代训、以赛促学、以赛促培,启动以“争当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主力军”为主题的重点项目建设攻坚竞赛,全市61个重点项目参与,1万名职工参加活动,推树市级攻坚标兵67名、市工人先锋号68个。联合市人社局举办全市第七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设置工种55项,动员十万余名职工提升技能、改进服务、提高效能。举办首届“宁乐庆”乡村振兴技能大赛,设有电工、电焊工等10个赛项,为农民工提供一个切磋技艺、展示水平的舞台。
  市总工会投入资金548万元,常态化帮扶困难职工223户,开展“职工微心愿,工会来实现”活动,精准帮助全市153名困难职工达成心愿。采取“基层工会互助保障自主运行,患病职工大额花费上级补助”模式,在全市推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全市308家单位7.49万名职工参与,撬动基层资金1022万元。
  精神传承做乘法,激发创新驱动力
  全市各级工会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举办全市“中国梦·新时代·跟党走”职工宣讲比赛,组织宣讲830多场,参与活动干部职工26万多人次;举办“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系列活动,先后开展“永远跟党走 劳动创造幸福”“弘扬雷锋精神 职工学四史”等29期有奖答题活动,参与人数39万人次;举办“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德州市职工楹联书画展,全市职工报送367件精品力作。
  依托时传祥纪念馆,高标准建成全国第一个综合性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接待团队260多个,职工群众近万名。开展“深入学四史、永远跟党走、建功新德州”劳模工匠先进事迹宣讲活动。由10名市级及以上劳模、工匠任成员,赴12个县市区作了12场报告。各级工会分批次开展宣讲830余场,参与活动职工近26万人。
  开展职工全员创新活动,连续组织5届全市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仅2021年就培育命名德州市全员创新企业100家、创新型班组106个、劳模和工匠创新室36个、创新标兵174名。持续开展“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活动,组织全市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74500余件,采纳实施31300余件;开展技术革新项目7065项,职工发明创造项目2421项;发动职工取得国家专利项目1610项,推广先进操作法1785项。
  服务门槛做除法,建设温暖幸福城
  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持续推进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建会入会,全市新建新就业形态基层工会86个,行业(区域)工会联合会17个,发展会员10220人。
  市总工会还加快工会服务阵地建设,市县文化宫建筑面积达5.3万平方米,新增房产4.6万平方米;建设户外劳动者驿站207家、司机之家14个、“妈妈小屋”81个,全国级职工书屋37个、市级职工书屋30个。依托户外劳动者驿站开展“线上送清凉”“线上送温暖”活动,定期配送纸杯、雨披、抽纸等消耗品。
  市总工会加强与国家开放大学、社会教育机构等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惠工学堂”学历提升、技能提升和文体、健康类公益培训项目,帮助590名一线职工提升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为20名优秀学员颁发德州市总工会励志奖学金10000元。
  主动加强部门协同,推进“工会+法院”“工会+仲裁”等劳动争议多方联动机制运行,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1699人次,办理劳动争议案件1143件,讨回工资、社保1700余万元。强化劳动法律监督,市县工会均成立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组织开展“律师进企业”活动281场次,开展法治体检412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德州市做好“加减乘除”基本功 壮大产业工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