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2-6-18 08:34:23

【写作课--748】如何把文章写得具体而生动?

原创 刘国昌

常见有些记者的稿子上被主编写着:“此处请写具体一点!写得越具体越好。”

记者一头雾水:“写具体些,我这儿写的……”

把稿子写具体是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一个重要要求。因为不具体就不能把事情介绍清楚,读者也看不明白。因此说,写稿时请一定记住:写具体,只有具体才能生动。

一、笼统与具体的差别在哪里?

笼统与具体,是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只有写具体才能避免笼统的毛病。下面我们结合一些具体实例来说明一下:

例1:

写房子的窄小:

原稿:走进他的房子觉得很憋屈,房间很小,桌子上摆满了资料……

改稿:他的房子不大,从厨房到卧室3步,从卧室到卫生间也是3步……

批注:“房间很小”,小到什么程度?应写具体。改稿写的“3步”就具体多了,给人以具象。


例2:

写人的精神状态:

原稿:走进一贫困户家里,说起脱贫,主人笑呵呵地说,有困难我们克服,一点不为难……

改稿:这里的贫困户没因困难而畏缩,精神状态不错。走进一贫困户家里,但见家里养了鸡鸭,小院里还种了菜,满地却不见一丁点杂物……

批注:通过写家里的情景,来反映贫困户的精神风貌,比起一般的表态,具体生动,可信度很高。


例3:

写科学家的科研情况

原稿:“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在艰难岁月里依然顽强地从事科研工作……

改稿:当时在李庄的同济大学条件很苦,点油菜灯,缺少仪器。童第周只能利用下雪天的光线或太阳光在显微镜下做点实验……

批注:改稿把当年童第周从事科研的艰难情况写出来了,让人感动。而原稿所写却达不到这个效果。

通过以上的实例可以看出,“笼统写”与“具体写”的差别很大。“笼统写”给人不真切的感觉,而“具体写”则给人以可触摸之感,因而更能吸引眼球、打动人心。

二、怎样做才能具体生动?

1、把稿子写具体生动,首先来源于采访时的细致观察。

一些稿子之所以写得不具体、不生动,原因在于采访不深入。有的记者虽然到了现场,但缺乏细致的观察,未能发现细微的场景和事态。

有经验的记者却不是这样,他们到了现场把自己的全部感官——味觉、视觉、听觉、触觉,或者是超出了上述感觉之外的其他神奇感觉,都充分调动起来。仔细看,用心听,把一些细微处都记录在心。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李庄在抗美援朝时曾奔赴一线当记者,他写的《战地通讯》具体、逼真、生动。如《复仇的火焰》一文这样写道:

张忠来到屋里一看,墙角竖着一个三四尺高的衣柜,那衣柜在微微颤动,木缝接合处嘶嘶作响……原来柜子里蹲着一个孩子,孩子穿着一身白色的污秽不堪的衣服,浑身发抖……

“不要怕,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孩子继续楞了半晌,发现面前站着的是两个非常善良的中国人,蓦然哇的一声,扑到张忠怀里……

以上所写,细腻、具体、生动,使人有身临现场、目睹其情之感。

2、行文时避免一般陈述,要善于表述、善于刻画。

陈述、表述,一字之别,但效果却大相径庭。

陈述,叙说的口吻,平缓,无刺激感。而表述则是有记者刻意的描述和刻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

收到村道德评议会送来的扣分告知书,55岁的刘兴从椅子上弹起来,骑上摩托车直奔村委会。

远远看见村治保调解委员王士喜,刘兴上前拦住,掏出告知书想讨个说法:“我遵纪守法、没偷没抢,为啥给我扣4分?”

——(《人民日报》2021年01月02日第04版“文明新风进农家”)

这里用的是“表述”写法。

“从椅子上弹起来,骑上摩托车直奔村委会。”

“刘兴上前拦住,掏出告知书想讨个说法。”

弹起来、直奔、上前拦住,这些动词用的好!通过这几个动词,把画面感写出来了。

小结语

具体而生动的文章,人人爱看;而笼统、沉闷的稿子无人问津。时值新传播时代,受众的选择性、机动性颇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文章写得笼统、沉闷,那就很难收到好的传播效果。有鉴于此,我们当在文章写作上多下力、再下功,把文章写得具体而生动,吸引更多的人阅读!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dongzi 发表于 2022-6-18 08:36:12

把稿子写具体生动,首先来源于采访时的细致观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课--748】如何把文章写得具体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