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红姐”的工会工作经
来源:工人日报“这事,红姐不同意!”当得知一名制茶女能手即将辞职回惠州老家时,廖宇红急了,
从普通茶农成长为冠军制茶师有多不容易,“非必需的事情,就这样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太可惜了!”廖宇红打定主意,改天就去女工家里劝住她。
被职工们亲切称为“红姐”的廖宇红是广东清远英德市总工会副主席,也是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
作为一名基层工会干部,廖宇红每年超过100天是奔波在基层一线的,双肩包、长马尾的朴素装扮是她多年的标配,和职工打成一片,将职工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当好职工“娘家人”是她的职业追求。
每年下基层超百日
心中有一盘清楚“基层账”
英德地处粤北山区,也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域,从事工会工作31年,廖宇红翻山走镇,越岭穿村,走遍了全市24个镇街的大大小小企事业单位。
“要干好工会工作,只在办公室里是做不出来的。”这是廖宇红的经验之谈。经常在基层调研,她掌握了大量的基层一线的情况:哪些企业职工关爱工作做得好、哪些基层工会工作做得扎实用心、哪位高技能人才技艺较高……她心中有一盘清楚的“基层账”,并把调研情况充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一次下基层时,廖宇红得知某企业因为从公路进入厂区的小路没有路灯,曾发生过几次上夜班职工摔跤受伤的事时,回去后她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单位,反映了企业的难处,很快,困扰企业三年的路灯问题得到解决,上夜班的员工们再也不用“摸黑”走路了。
在走访茶企的过程中,廖宇红了解到在户外劳动的采茶工午休时只能在茶丛树荫下打盹时,她记在了心里。在她的牵头组织下,2020年4月,英德市第一个“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在积庆里红茶谷挂牌设立,从此,周边茶园的采茶工也有了一个就近歇脚的“小家”。
每一年的劳模评选工作,廖宇红自认为“最开心的为人作嫁衣裳”。为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多年来,她走访了解、考察交流,把每一名拟推荐对象的工作情况摸得清楚说得明白。
在推荐全国劳动模范张秋华时,廖宇红数次深入企业,与职工本人沟通,与张秋华身边的工友交流。几番下来,她不仅对张秋华团队研发的纳米绝热新材料“气凝胶”的各种用途了如指掌,对相关产品展厅更是熟悉到可以做“讲解员”。在她的审核把关下,英德工会每一年的评选评优工作都不落空,本地劳模先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以选手身份沉浸式体验
开创本地茶行业技能竞赛先河
英德是红茶之乡,从业者多为本地的茶农。如何将对工会认知不高的茶农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2015年,廖宇红大胆提出了在茶行业创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以竞赛刷新工会“存在感”,以竞赛促组建的想法,获得各方支持。
记者了解到,为办好茶行业技能竞赛,了解其中的比赛流程,廖宇红甚至亲自上阵,以选手身份参加了全省的茶艺师比赛,并且获得了团体三等奖、技师赛银奖等奖项。
就这样,廖宇红以沉浸式的体验拉开了英德本地茶行业技能竞赛的序幕。7年来,她先后以主要策划人身份策划举办省市级17项茶行业技能赛事。工会的“声名”也在一项项比赛中传播开来,吸引了越来越多茶行业农民工加入其中。而她在比赛前后的亲力亲为、事无巨细的投入,则为她赢得了工作有激情的“拓荒牛”美誉。
更令人可喜的是,一批批优秀的茶行业职工通过技能竞赛,走上了成才之路,成为行业的“香饽饽”。据不完全统计,英德目前拥有国家职业技能各级别证书的茶行业技能人才达到了2000多人。而茶企也开始转变观念,从原来的不支持到现在抢着送职工学习、参赛、培训,茶行业各工种职位平均工资也水涨船高,底薪最高超过两成。
广东鸿雁茶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海强告诉记者,以前职工对职业技能的提升是“被推着往前”,现在是“主动往前”,形成了一股“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这些点滴变化让廖宇红充满欣喜和收获感:“不求赞扬,但求为职工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无愧于心,无愧于职工群众。”
坚持学习执拗公益
成就山区“知心大姐”
工作之外,廖宇红是个学习达人,也是职工群众眼中的“知心大姐”。
心理咨询师、社工师、评茶员、茶艺师、品酒师、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人力资源法务总监、统计从业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在廖宇红办公室的抽屉里,记者看到了一沓沓各色证书。这是她多年学习并参加考试的成果。
尽管已年半过百,廖宇红仍保持着惊人的学习能力。坚持学习,是为了开拓自己的眼界见识,更是为了更好地把工会工作之外的学识融入本职工作之中,使县级工会工作跨出局限走出新路子。
2014年年底,英德市总工会设立“幸福英德·心灵驿站”。作为心灵驿站的主要负责人,廖宇红没有坐而论道,而是在通过学习考取国家心理咨询二级技师资格证后,加入心灵驿站服务团队,与专家顾问、资深社工、学校教师、瑜伽教练等20多名心理援助辅导员一起,组成心理援助专业“智囊团”,向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免费提供专业心理健康服务。
2017年11月,在英德市总工会的指导下,英德市首支专业的心理关怀志愿服务队成立,廖宇红仍然是领头羊。从此,心灵驿站和心理关怀志愿团队这“一站一队”的组合,成了当地心理健康专业服务的硬核力量,几年来,惠及职工群众1.2万人次。
白天忙工作,夜深人静时,接听职工群众心理求助,周末也常常脚不沾家,或外出一对一辅导个案,或带领志愿者开展公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或深入镇村帮扶助困,关心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
廖宇红工作异常繁忙,需要付出很多很多,但她执拗地乐在其中。当心灵驿站成为广受山区职工喜爱的“心灵港湾”,当迷茫者的“心灯”一次次被自己点亮,廖宇红说,这是她感觉最有意义的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