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农民工”求职“挑剔”是社会进步
顾名思义,“农民工”就是有农业户口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具有农民的身份,而干的是工人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一些苦活重活危险活,很多都是“农民工”在干。现代化的都市,每一转一瓦都离不开他们的汗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生代的“农民工”在求职中也开始挑剔职位,挑剔待遇,挑剔福利了。“农民工”求职“挑剔”是社会进步的使然。首先,“农民工”求职“挑剔”,是经济发展的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也从最初的买方市场,变成现在的卖方市场,“农民工”也开始从最脏最累的工作慢慢地在转变,“农民工”的待遇也在慢慢地提高。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早已提到日程,而“农民工”的生活也需要改善,这种改善应该首先从工资待遇开始,工资待遇如果得不到提高,就不能说是“农民工”的民生得到改善了。
其次,“农民工”求职“挑剔”,是观念转变的结果。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工,他们不管工资高低,不管劳动时间的长短,只要进城能有工作,只要能挣到钱他们就会去干。他么认为总比待在家里,“土里刨食”有钱图。而现在“农民工”也在考虑自己的将来,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待遇,考虑自己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再像以前的“包身工”那样,没日没夜拼命的苦干,而又挣不到什么钱。
第三,“农民工”求职“挑剔”,是素质提高的结果。以往的“农民工”,只会干一些粗活累活,是真正的农民进城务工,没有什么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而现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基本都是新生代的“农民工”,他们大多都受过一些教育,大部分是初中以上文化毕业,而且有的还上过专科学校,学习并掌握了一门或几门的工作技能,是没有进行过田间劳作但具有农民身份的工人。他们的素质在不断的提升,当然有理由挑剔一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总是用“老眼光”来看新问题,人们的观念对“农民工”也应该改变。当今社会,不管白领还是蓝领,只要不是老板,就是在给别人打工。“农民工”也不再等于就是“苦累脏重”。而且也不应该再把进城务工的具有农民身份的人员叫做是“农民工”,给他们贴上一个具有歧视性语言的标签,时不时的拿他们来说事。
“农民工”求职“挑剔”是社会进步!(赵艳生)
写的不错,支持 农民工这一身份为什么非得与脏、累、苦这样的工作环境划上等号?是社会的原因,还是自身的原因? 挑剔不可怕,最主要的是也要提高工作能力才最关键。当今社会是干多少活,拿多少的工资。农民工与企业之间是双向选择,相互都可以挑,别大惊小怪。
农民工的烙印应该取消,都是求职者、劳动者,所以在求职过程中出现挑剔很正常,我们不能低看他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