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66 发表于 2022-8-1 17:33:35

“90后”听漏工:为城市供水管道“听诊”

  7月23日,张杨在合肥市蜀山区一处路段进行常态化巡检。
  今年29岁的张杨是安徽合肥供水集团“雷锋精神”听漏队队长,带领着23名队员,负责全市一万余公里供水管网检漏工作。
  与声音“打交道”,是张杨和同事们的工作日常。管道的振动声、漏水的溢出声、沙石间的碰撞声、漏水搅动周边沙石的噪声等透过听漏棒与听漏仪等专业仪器传递到耳边,再结合管材特质和周边环境介质等特点,精准分析声音的层次性、多样性,从而判断是否漏水以及精准定位漏水点。
  工作四年来,张杨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双耳为城市供水管网“把脉”。在他的带领下,“雷锋精神”听漏队近四年先后检出漏点六千余个,定位准确率达99.8%,节约水量达7700余万吨。
  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https://imgm.gmw.cn/attachement/jpg/site215/20220731/6888744266754310291.jpg
  7月23日,张杨驱车前往合肥市蜀山区一社区进行常态化巡检。
  今年29岁的张杨是安徽合肥供水集团“雷锋精神”听漏队队长,带领着23名队员,负责全市一万余公里供水管网检漏工作。
  与声音“打交道”,是张杨和同事们的工作日常。管道的振动声、漏水的溢出声、沙石间的碰撞声、漏水搅动周边沙石的噪声等透过听漏棒与听漏仪等专业仪器传递到耳边,再结合管材特质和周边环境介质等特点,精准分析声音的层次性、多样性,从而判断是否漏水以及精准定位漏水点。
  工作四年来,张杨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双耳为城市供水管网“把脉”。在他的带领下,“雷锋精神”听漏队近四年先后检出漏点六千余个,定位准确率达99.8%,节约水量达7700余万吨。
  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https://imgm.gmw.cn/attachement/jpg/site215/20220731/4086135144334708202.jpg
  7月15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总院,张杨在进行听漏志愿服务。
  今年29岁的张杨是安徽合肥供水集团“雷锋精神”听漏队队长,带领着23名队员,负责全市一万余公里供水管网检漏工作。
  与声音“打交道”,是张杨和同事们的工作日常。管道的振动声、漏水的溢出声、沙石间的碰撞声、漏水搅动周边沙石的噪声等透过听漏棒与听漏仪等专业仪器传递到耳边,再结合管材特质和周边环境介质等特点,精准分析声音的层次性、多样性,从而判断是否漏水以及精准定位漏水点。
  工作四年来,张杨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双耳为城市供水管网“把脉”。在他的带领下,“雷锋精神”听漏队近四年先后检出漏点六千余个,定位准确率达99.8%,节约水量达7700余万吨。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https://imgm.gmw.cn/attachement/jpg/site215/20220731/3087711157384821525.jpg
  7月29日,张杨在合肥市芜湖路进行听漏作业。
  今年29岁的张杨是安徽合肥供水集团“雷锋精神”听漏队队长,带领着23名队员,负责全市一万余公里供水管网检漏工作。
  与声音“打交道”,是张杨和同事们的工作日常。管道的振动声、漏水的溢出声、沙石间的碰撞声、漏水搅动周边沙石的噪声等透过听漏棒与听漏仪等专业仪器传递到耳边,再结合管材特质和周边环境介质等特点,精准分析声音的层次性、多样性,从而判断是否漏水以及精准定位漏水点。
  工作四年来,张杨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双耳为城市供水管网“把脉”。在他的带领下,“雷锋精神”听漏队近四年先后检出漏点六千余个,定位准确率达99.8%,节约水量达7700余万吨。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https://imgm.gmw.cn/attachement/jpg/site215/20220731/9061063659836817480.jpg
  7月15日,张杨(右)与同事郭相东在夜间进行听漏作业。
  今年29岁的张杨是安徽合肥供水集团“雷锋精神”听漏队队长,带领着23名队员,负责全市一万余公里供水管网检漏工作。
  与声音“打交道”,是张杨和同事们的工作日常。管道的振动声、漏水的溢出声、沙石间的碰撞声、漏水搅动周边沙石的噪声等透过听漏棒与听漏仪等专业仪器传递到耳边,再结合管材特质和周边环境介质等特点,精准分析声音的层次性、多样性,从而判断是否漏水以及精准定位漏水点。
  工作四年来,张杨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双耳为城市供水管网“把脉”。在他的带领下,“雷锋精神”听漏队近四年先后检出漏点六千余个,定位准确率达99.8%,节约水量达7700余万吨。

ZX68 发表于 2022-8-10 02:29:18

供水管网检漏工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90后”听漏工:为城市供水管道“听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