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望湖 发表于 2022-8-16 20:29:01

犹忆那碗刀削面

1991年,我以沁水县第16名的成绩考入了大同煤炭工业学校,有幸成为一名在当时让人们羡慕不已的中专生。也就是从那时起,有关大同的生活风俗、自然环境便在我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尤其是学校附近有一家餐馆的刀削面,那味道至今仍然飘荡在我的记忆深处。
大同煤校位于大同市矿区新平旺。出了学校的正门右拐,只须走一小段路就有一条热闹的步行街。在那里各种小商小贩、餐馆商场应有尽有,但凡平日里的生活必需品在这里基本上可以解决。所以,在煤校读书的4年生活,我和同学们每个周末的时光大部分是在这条街上消遣度过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条街上,有一家刀削馆,至于馆子的名字叫什么,我已记不大清楚。只是记得那个馆子单从外观上看特别简陋,不大的店面,里外两间,光线很暗。在外间位于门口的位置砌着一个大大的灶台,灶台上放着一口大大的铁锅,这口大铁锅一年四季都热气腾腾地煮着刀削面。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锅边站着的那个人,一手托着一块木板,举在与肩同高的位置,木板上放着一大团面,另一只手拿着削面刀快速而有节凑地削着,随着刀起刀落,一条条如同筷子一般细长的面条便会不偏不倚落入锅内,那情景常常引得我们驻足观望,以至于时至今日,依然是我脑海中闪烁着的一道剪影,试想,那该是经历多少次练习才换来的如此功夫。但是,别看这家馆子陈设简陋,但客人却不少。同时,这里也是我们常常光顾的地方,以至于这家的刀削面成了我们学生时代的一道美食。
一到周末,当我和同学们来这条街转悠一番,快到晌午的时候,每次都会走进这家刀削面馆饱餐一顿,仿佛这里是我们临时歇脚的地方,有意却无意,无意却有心。寒冷的冬日,在这里吃上一碗热乎乎的刀削面可以暖暖身子,带着一分温暖继续走向通往学校的路;炎炎夏日,坐在小店里一边乘凉,一边享受美食,更是人生的一大惬意。 在我们一起就餐的同学里,平遥的女孩儿比较外向,每次来到这里,选择地方坐好后便大喊一声:“老板,来两碗面。”话音一落,两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便盖着一层香喷喷、油汪汪的酱肉卤端到了面前。挑一筷子,又细又长的面条带着回味无究的味道,让我们风扫残云般快速下肚。吃完面后如果觉得依然不过瘾,平遥的女孩儿再次吆喝一声:“老板,来碗汤!”然后我们一边喝汤一边享受着这份美食带给我们的满足感。
四年来,这家刀削馆就这样在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中,陪伴着我们走过了四年的煤校生活。后来,在我参加工作步入社会的日子里,每当我想吃刀削面的时候,便会和老公到附近的餐馆要上一碗聊以解馋,但总是找不到当年的味道。
不过,让我幸运的是,若干年后的一天,这份记忆中的美食又一次满足了我和同学们的味蕾。那是2015年,恰逢大同煤校同班同学聚会,我欣然前往。在我们再次相聚大同的那天晚上,20年未曾谋面的同学们免不了久别重逢后的彻夜长谈。谈着谈着,我们的话题便由离别愁绪、旧事新情转到了当时大家一块儿去步行街吃刀削面的情景。
“那家馆子现在还在,谁想去吃,明天早上我带大家去。”舍友程是原大同矿务局子弟,她的一句话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再次把大家吃刀削面的兴致给唤醒了。
为了不影响白天的活动行程,第二天一大早,舍友程果然早早地开车拉着我们来到了这条似曾相识的街道。只不过,随着时间的变迁,这里的一切已今非昔比,曾经杂乱拥挤的街道已被规划整修得干净整洁,看不到一点当初的旧时模样,曾经光顾的那家刀削面馆也由马路这边搬到了对面一间更大的店面里。我们一行几人跟随着舍友怀着既激动又新鲜的感觉进到店里,环顾四周,店里明亮整洁,判若两人,厨房也被一扇大大的塑钢隔断挡在了里面。站在这里,虽然再也看不到当初那个削面人站在门口熟练地挥舞着刀具的场景,但当那碗刀削面端上来的时候,还是让我们情不自禁地眼前一亮:面还是那碗又细又长的面,卤还是那个香喷喷的卤,唯一不同的是与二十多年前相比,碗里增加了一颗茶叶蛋,给这碗面又增添了别样的风味。
谈笑风生之间,已杯光碗尽,同学们几乎是异口声地说到:“还是当年的那个味道!”当我们带着一份意犹未尽的感觉走出了的这家刀削面馆,再次回首相望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此味犹胜当年,食者岂能相忘,做面如此,做人何偿不是?

dongzi 发表于 2022-8-17 08:57:50

情深意满,留存记忆深处。欣赏美文。

aoyongqiao 发表于 2022-8-17 15:41:41

还是当年的那个味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犹忆那碗刀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