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记者暗访一周:推销“药品”先“洗脑”
张店翡翠园小区附近有一个乡村酒店,最近几天每天6:00许有人在里面给老人上“健康课”。一个小时的“课程”完毕后,每位老人还能免费得到一小包专治老年病的“药品”,或者是大米之类的食品,反正小恩小惠不断。记者连续调查发现,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为啥“鬼鬼祟祟”拒绝年轻人?而负责人又为啥不承认是自己在这里讲课?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鬼名堂”?记者连续暗访一周,帮你解开其中端倪。负责人谎称自己是“送货工”
“在翡翠园小区附近的乡村酒店里,每天早上都会有人给老年人讲健康课,还发放药品,不知道是不是骗人的。”4月4日17:30许,根据一市民反映的情况,记者找到这个酒店。“请问这个酒店早上是不是有个健康课?”看到从酒店门口出来一名中年妇女,记者遂上前询问。
这名妇女告诉记者自己不是这家酒店的,只是来送货的。
进入酒店之后,另外一名中年妇女却告诉记者,这名“送货工”就是健康课的“负责人”。
组织者刨根问底“审”记者
4月5日5:45许,记者再次来到了这个酒店,发现已经来了几十位老年人,门口有两人在负责发牌子。
当记者试图进门时,却被一人拦在了门外:“不行,只能老年人进,年轻人不让进。”
这两个人看到记者后十分警惕,其中一人问道:“我听你口音不是本地人,你家是哪的?在哪儿工作?”
记者只好用本地话跟她聊了几句,方才暂时蒙混过关。
此时,酒店大厅已经坐满了老年人,有七八十人的样子,每个老年人情绪都很高涨,跟着讲课者使劲在拍手。
不久,酒店里走出一名男子,操南方口音,反复询问记者是干什么的,家住哪里……
老人听课之后完全被误导
记者跟几名刚听完课的老人闲聊发现,他们已经完全被误导,通过几天的免费讲课,已经认为这些保健品就是药品了。
一名老人告诉记者,自己从开始讲的第一天就来了,听了差不多一个星期了,“他们说还要再讲两个月。”
随后他拿出了一包药,“每天都发这种药,说是能治疗很多老年病,”记者看到,药包的正面写着“紫瑞金堂鹿芝胶囊”和“增强免疫力”等字样,而背面的上方一段说明中有“保健食品”的字样。
记者根据外包装上的电话,联系到了成都藏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答复记者:“紫瑞金堂鹿芝胶囊”是保健品,不是药品,是不能治病的,他们现在正在全国搞宣传活动。
但这些老年人听了这么长时间课程之后,不但完全搞不清药品和保健品的区别,而且还把保健品直接当成了治病的“灵丹妙药”。
只要买药就送一袋米
4月11日6:15许,记者再次来到了这个乡村酒店。等到7:20左右,老人纷纷从酒店出来,记者发现很多人手里还提着一个包。“大爷,您这手里拿着什么呀?”
在记者的询问下,一名老先生打开了包,拿出了一袋子米。“今天送了一袋八宝米,标价得20多块钱呢。”“我们前几天买了药,工作人员就给我们一个牌子,今天是凭牌子领米。”大爷说,前段时间工作人员让老人买一种据说是能治疗皮肤病的药,药店卖39元,从他们那买20元,还再赠一份,这样就等于20元买了两份药。买了药的老人,就可以得到一个牌子,然后就能凭这个牌子领取一份八宝米。
另外,还有的老人拿着一贴膏药,上面写着“蜂毒百痛贴”,也是赠品。“大娘,最近都赠什么东西了?”“有时候是保健品,说吃了能提高免疫力。有时候是药,专治老年病的。”
专家:老年人需要关爱
“从心理上来说,老人都有一种盲从心理,很容易相信他人。”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心理科心理咨询师郝文告诉记者,首先,很多老年人长期遭受着病痛的折磨,苦不堪言,因此他们很希望能有一种药治好自己的病痛。其次,老年人通常比年轻人更要面子,尤其是在看到别人花钱买药治病后,如果自己不买,心理上就好像过不去,没有面子一样。另外,有些子女往往容易忽视父母的精神生活,“老人最需要亲情交流。”
通常,那些保健品推销员“大爷大妈”地喊着,还时不时给老人点小恩小惠,往往一个电话打到家里能跟老人谈上很长时间。这种“温柔陷阱”迎合了老人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觉得有了归属感和满足感。
因此,郝文咨询师一方面提醒老人不要一味的偏执,避开骗财陷阱;另一方面,年轻人千万不要忽视自己的父母,把老人心里空缺的那一部分用真正的亲情填充起来,那么,那些“推销机构”所用的“亲情战术”则就无用武之地了。
工商:被骗后难维权
“像这种情况,目前虽然还处于一种向老年人免费送药的阶段,但是以我的经验来看,再往下发展下去并不乐观。”张店区工商分局一工作人员听完记者调查的情况后,分析说,市民购买的这些所谓“药品”,往往因为缺少相关购买凭证而难以维权。如果市民要维权,就必须提供确凿、全面的购买凭证,这样工商部门才能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追究责任。但由于老年人缺乏维权意识,购物后很少主动索取购买凭证,因此很难维权。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这种“推销机构”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今天在这里讲课,明天就不知道又去哪里了。通常情况下,当老人们发现上当受骗后,这些人早已不见踪影。
来源:鲁中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