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2-8-20 08:56:38

【写作课--853】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5)

蒋剑翔

  9.古诗名句法

  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

  1987年1月9日《湖南日报》刊登了一篇《我省旅游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导语就颇具文采: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武陵风光,已经撩开面纱,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

  “养在深闺人未识”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描述杨贵妃的诗句,这里用来比喻尚未世人认识的武陵风光的姿色美,含蓄隽永,文意凝聚,能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些新闻喜欢用群众熟悉的歌曲作开头,效果也很不错。《贵州邮电报》1992年发了一条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

  唱了几十年“马儿啊,你慢些走”的晴隆县城至中营邮路,去年来已响起了汽车喇叭声。至此,全省告别了最后一条马班邮路。

  你看,马玉涛的著 名歌曲《马儿啊,你慢些走》用在这里,不是别有一番风味。

  国庆50周年,首都举行盛大的联欢晚会,新华社发了一条通稿,导语第一句话就是引用了一句极其优美而充满激情的歌词:

  “我们和祖国共命运,相恋到永远。”

  含义深远,韵味无穷。

  10.烘云托月法

  烘云托月,实质上就是衬托。用相类似或相对照的事物作为陪衬或反衬,来充分反映所写的事物,这样的导语,最能使人神思。

  《人民呼唤焦裕禄》是新华社著 名记者穆青、冯健、周原发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24年之后,三人再访兰考采写的又一篇新闻力作。这篇通讯开头非常朴实,也非常讲究,作者采用“烘云托月”的手法,用中华大地兴起的学雷锋新潮,巧妙地引出了文章的主题,并成功地烘托出了焦裕禄的光辉形象。文章开头含标点仅40个字:

  进入90年代,在中华大地兴起学雷锋新潮的同时,人们深情地呼唤着另一个名字——焦裕禄。

  获1983年全国好新闻的消息《绿了章古台,白了少年头》的导语,作者用“绿色”衬托造林科技人员的满头白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者是这样写的: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彰武县北部的章古台地区,采访举世瞩目的全国科技战线先进集体——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进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而奋战在这里三十多年的研究所的干部和科技人员们,都是满脸风霜、满头白发了。

  一“绿”一“白”,反衬十分鲜明。(未完待续)


(作者为湖南省永州日报社副总编辑)

dongzi 发表于 2022-8-20 08:57:41

进入90年代,在中华大地兴起学雷锋新潮的同时,人们深情地呼唤着另一个名字——焦裕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课--853】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