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自助法院”是司法为民的一次有益实践
四川成都高新区法院于今年3月启用了“24小时自助法院”,截至7月底,“24小时自助法院”共帮助办事群众提供综合查询154次、风险评估76次、格式文书182份、诉讼费计算54次、自助立案639件、电子阅卷186次,开庭公告查询80次,云端联络法官120余次,转接诉讼材料100余份,自助缴纳诉讼费100余次。(四川工人日报)一般情况下,打官司需要到辖区法院递交诉讼材料,来回奔波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四川成都高新区法院启用“24小时自助法院”,为民众提供全天候、不打烊的自助诉讼服务,节省了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随时都可以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项便民服务举措,不失为司法为民的一次有益实践。
大多数人平时上班比较忙碌,如果需要走司法途径解决,就不得不请假到法院递交和领取相关材料,耗时、耗力非常不方便。一部分当事人由于怕麻烦,不愿意来回奔波,很有可能就放弃诉讼,其合法权益将无法通过司法途径得以保障。有了“24小时自助法院”,当事人打官司就方便多了,通过“自助法院”递交、领取相关诉讼材料,利用空闲时间就能把官司打了。
据媒体报道,“24小时自助法院”,包括自助立案一体机、自助送达一体机、智能云柜、自助缴费机、自助复印机和法官联络系统。当事人或律师在立案一体机上刷身份证后,可以选择进入起诉状生成页面,身份证信息将自动录入当事人信息栏目,通过选择案件类型、案由并填写原被告身份信息和诉讼事由后,将智能生成起诉状,也可以计算诉讼费、预估诉讼风险等,还可通过刷身份证核实当事人或者代理人身份,打印相应案件的法律文书。可以说,按照操作指南简单易行,不仅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和诉讼成本,也实现了法院司法服务平台,由实体向网络延伸。
总而言之,司法为民,就是要通过一个个便民举措来体现。“24小时自助法院”为律师及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全天候、不打烊、自助办”诉讼服务,有效消除了群众“法院上班我也上班,我放假了法院也放假”的困扰,彻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这样的司法为民实践,值得借鉴和大力推广。(丁家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