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寻悟】每日一评:我所理解的写作及其他(2022★130)
来源:文艺报 邵丽 2016年06月29日16:49
现在的写作,正进入一个比较复杂的现场。一方面,自媒体的出现,让作品发表更加容易;另外一方面,由于泥沙俱下海量般的信息,使好作品变得越来越难被发现,因此也让很多作者更加焦躁不安。
如果单从技术上看,由于开放所带来的各种新的观念和技巧,正在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小说创作。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小说创作比过去丰富多 了,也好看多了,确实也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尤其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世界对中国文学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于这一点,即使不能肯定 地说我们的小说创作正在赶上和接近世界水平,但是如果作一个纵向比较,可以看出确实有了较大的提高。
当然,在这种情况之下来讨论小说,也不能脱离“中国特色”这个最现实的语境,这个语境就是深深垫在小说底下的“文化因素”,或者说是文化土壤。 在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过程中,蔓延在国人心中那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和急功近利的现实环境,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小说创作。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所产生 的说教式的创作意图,到现在也没有根除。过去是图解政治,现在是图解社会现象,很少有真正沉入“进去”的作品,浮面化、标签化的创作充斥市场。即使是远离 政治的作品,也存在着一个观念先行的东西。这何尝不是一种“政治”?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小说创作,有两个倾向性的东西必须要警惕。一个就是离生活太近,它几乎就是生活的描摹,根本谈不上文学性和艺术性。无病呻吟, 故意放大个人病态的感受以期引起别人的同情或者同感。第二个倾向就是离生活太远,既故作姿态,又语焉不详,从头到尾都不知道他要表现的到底是什么。而且这 两种倾向的通病都是离心灵很远,即使他说的是所谓的心里话,那也是来自心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