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版入学仪式"? 重仪式更要重内涵
随着开学季来临,社交平台上流行一种特别的仪式感——家长为升入小学的孩子办一年级入学仪式。仪式中,一条红色的大横幅、一条写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红色绶带通常必不可少。伴随着《欢送进行曲》等熟悉的背景音乐,入学仪式开启一项项议程,如家庭成员挨个送礼物、送寄语等。礼物也都有着各自寓意,如敲盆代表“一鼓作气”,大葱代表“聪明伶俐”,棒棒糖代表“越来越棒”等。(9月1日中国新闻网)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历来重视以礼育人。比如,古时的入学礼就非常庄重,通常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等环节。意在通过仪式,让新生建立尊重师长、知书明理的道德观念,树立“善”“正”的行为规范,也寓意着新的征程从此开启。这倒不是说,过去的做法都是好的,但家庭版“入学仪式”的流行,确实让人们看到传统文化仍具有极大的魅力,吸引着不少家长给孩子一年级入学特别的仪式感。
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面对家庭版“入学仪式”,不同的人难免会有价值分歧与观念冲突。赞成者认为,此举办出了“加冕”的仪式感。有网友表示,好意头,明年也给孩子整一个。反对者认为,花样太多了,搞复杂了,没有必要。有网友调侃,比我结婚还隆重。还有网友提出,这种仪式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此前不少学校跟风举行各式各样的入学礼,曾引起网友吐槽。不少网友认为,入学礼应注重内涵,而不是一种形式。
仪式是什么?童话《小王子》里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感本质是对生活的深情、对人的深爱。生活需要仪式感,孩子成长更需要仪式感。对于刚离开幼儿园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相比学校开学典礼带给孩子的仪式感,家庭“入学仪式”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深爱。因为仪式感,会让孩子得到美好的祝愿和充分的肯定,进而勇敢地融入新的集体、自立自强。
研究表明,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对于儿童入学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小学入学适应指导要点》从儿童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为目标,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推动儿童度过幼小衔接。家长参与孩子入学准备,更能捕捉孩子的体验与感受。举行家庭“入学仪式”,可以实现家长与孩子良好的情感互动,更能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上学的美好,知道上学后自己应该怎么做。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携手。
北京著名小学史家小学退休老校长卓立曾说,一个孩子入学,这是他的人生重大的转折点,要设计好入学仪式,让孩子一上学就有一种“我长大了”的感觉。可见,家庭版“入学仪式”,这个可以有,且非常必要。当然,仪式不应太奢侈,有内涵才有仪式感,这种内涵体现在教孩子怎样做一个好的小学生,这也是对家庭教育的一种检验。(付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