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庆投稿 与职工“三同”找到“安全密码”
与职工“三同”找到“安全密码”
他是煤矿区队干部,说白了就是一个生产干部,他像一面的党旗,岁月如一,来而复去,从不知懈怠,永不停歇地飘扬在运输线上。他在与职工“三同”通吃、同住、同劳动中找到了“安全密码”——
“马步蹲功”铸安全
运输队职工长年累月地搬搬抬抬,推车拉车,没点脚底生根的马步蹲功,不然吃不得这碗饭。作为领头羊的炭他常说,没点脚板功夫跑现场,在关键时刻挽起袖子弯下腰露一手,职工怎能服你听你指挥?
终有一天,他和运输队的职工们,在地层深处展现了马步蹲功的神奇功力。
2008年3月,在矿不停产的情况下,组织全队职工每日利用生产间隙加班加点分段对大巷道轨进行全部更换新轨。为确保安全高效圆满地完成任务,他在一个月里,在施工中不分白天黑夜连轴转地指挥在现场,干在现场,吃在现场。他长得中等个头,是个车轴汉子,他头顶灯辉,脖围汗巾,在现场胼手胝脚的职工两人一组卸运道轨,只见他扎好马步,一猫腰用手一抓,抬起8米长,100多公斤道轨,随着灯光闪烁的人流,晃晃悠悠的走向铺轨地点。好一副壮观的劳动场面。真有点像水泊梁山众大汉武场练兵的情形,或者像电影《少林寺》的武和尚展臂双手提水跳河桩的样子。就这样,在不影响全矿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地完成1600米大巷道轨的更换任务,确保了矿山生产顺利进行。
今年1月,在全矿开展的提升运输专项整治中,尤其在提升罐笼设备的检查维修中,他带领运输队的设备检修管理人员不走过程,蹲守在现场,严检细察,从一条管路、一个焊点、一处漏洞、一个隐患抓起,实实在在,按照要求,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得到领导的好评。截止4月27日,运输队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5周年,创该队安全生产历史最长周期。他在劳动的实践中也成长为一名安全生产的行家里手。他为全队20多个生产岗位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效益奖金发放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火眼神耳”保安全
他说,作为一个基层的生产干部,只有一心扑在工作上,就能眼亮耳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到得听到得都是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有一次,他按常规下井检查工作,当走到东大巷时,恰巧运车皮的电机车经过,他忽然发现有紧急情况,便急忙用摇晃的矿灯光作停车信号让电机车停了下来。他对电机车司机老徐说,刚才前面有几个车皮轱辘冒火花,可能是轴承坏了。老徐见他脸阴得能拧出水来,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他深知这故障的后患,假如发现不及时将它们拉上工作面,放车时就会出事故,轻者翻车撞棚,重者伤人。如果万一出了事故,运输队连续15年安全饭碗难保。两人经检查果然是车轱辘出了问题。还有一次,他听到井下一部皮带在转动时有异常响声,知道机械出了故障,便前去检查,果然“手到病除”。
他对机械故障不但能看会听,而且还防范于未然。在煤矿流行这样一段话:出煤不出煤,关键看运输,运输好不好,关键看设备。他对全矿罐笼、皮带等十几台运输设备爱护备至,定期保养,加强维修和不定期巡查,使设备完好率几年来都保持在98%以上。
以矿为家为安全
近几年来,他带领队委、支部一班人和全队职工,针对运输设备老化严重、运输战线长、班组职工年龄偏大、伤病号多、生产任务不均衡等,工作量之大,安装频率之高,前所未有。但是他们识大体顾大局,宁愿自己想办法,不为矿上出难题,拼时间、拼体力,抢速度、起点高、成效大,尽力保畅通。做到狠抓现场管理、科学合理组织人力,不断改进和完善生产管理办法,严格实行生产考核制度和经济奖罚制度,充分调动了职工生产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原煤出多少就提上多少,采掘一线物料需什么就送什么,年均安全提升原煤达20万吨以上。
为确保这一切的实现,他自2002年1月至2011年3月,这9年多的时间里,他年均休班8天,而是都在不得己家里有急事才休的,其余的900多天应休的班全部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每人言及此,他一脸幸福,说道,“工作着是美丽的,贡献了我的休班日,却换来了大家的安全和谐,值,太值了!”他这种以矿为家、以岗位为荣、以奉献为乐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全队职工,也昭示了他的工作观与幸福观。
功夫练到家,幸福来敲门。谈起荣誉,远的矿“先进党支部”、“安全先进队”、“优秀党员”等荣誉就不说了,最近,他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有人赞誉道:“‘三同’书记聚人气,招招都为党争光;百米井下设战场,运输战线旗飘扬!”他就是:山东龙口市桑园煤矿有限公司运输队党支部书记、队长周佳胜同志。
通 讯员 李建庆
字 数:1700
原创时间:2011.4.27
联系电话:8863797 15866467408 邮编265703
工作单位:山东省龙口桑园煤矿有限公司办公室
回 楼主(李建庆) 的帖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