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2-9-11 09:17:02

【写作课--888】如何用通俗的语言写稿子?

田  宇

  通俗,就是深入浅出,浅显明白,大家容易懂,具有社会通用性。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载体,面对千百万读者、观众、听众,唯有以通俗的语言传播信息,才能为大众所接受,并产生应有的传播效果。所以说,语言的通俗性,也是新闻语言的一个特色。

  清代作家曹雪芹擅长引用当时通俗的群众语言,为《红楼梦》这部伟大著作增添了灿烂的艺术光辉。可以说,《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与曹雪芹吸取和运用时人的语言艺术相连相依。如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成为知心朋友,借紫鹃之口对林黛玉说:“姑娘是个明白人,岂不闻俗语说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读来上口,意味深长。

  书中俗语串串如珠,如“树倒猢狲散”,“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等等,语言形象生动,读了令人联想,并能深记常用。

  我国现代作家也是重视运用通俗语言的。老舍写文章总是改了又改,只要写出一句不明晰、不响亮,不像口头说的那样,他就换一句更明白、更通俗的,务期接近人民口语中的话。他认为,真实、简练、通俗、艺术性都是密切联系着的,真实不妨碍通俗与艺术性。

  新闻载体是大众传播的工具,新闻作品唯有为群众喜闻乐见才能起到传播的作用。新闻语言如果离开通俗,就等于脱离千千万万读者和听众。所以说,新闻语言的通俗化,对于新闻写作,对于整个新闻传播事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里,我们来看看上海《新民晚报》刊登的一则新闻:

  3月13日,南市区老西门工商行政管理所里来了一个操四川口音的外地人,要求把他随身带来的15斤牛肉干收购处理。

  原来,他是四川省奉节县机械厂干部,名叫向友府。他这次来上海出差,联系业务,本来以为“圆图章不及熟面孔,不送礼办不成事”。为了让工作进展顺利,他特地在当地买了15斤牛肉干,作为联系工作时拉关系之用。可是他到上海两个星期来,去了化工局、农机公司等五六个单位,都拒绝收礼,15斤牛肉干一斤也没送掉。向友府在要求收购的申请书上写着:“我已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所带的牛肉干只得请你们协助,按照上海规定牌价处理。”南市区工商局决定按市价收购后,交给老西门中华食品店按牌价出售。

  这则新闻寓意深刻,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上口,和说话一般。新闻从抵制不正之风这一角度出发,结合陈述事情的缘起和经过,反映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可说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通俗的语言也就是群众的语言,要使新闻语言通俗,就要下决心学习群众语言。1942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作《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时,号召全党要用很大的气力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他说:人民的词汇是很丰富的,生活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他又说:如果是不但口头上提倡而且自己真相实行大众化的人,那就要实地跟老百姓去学,否则仍然“化”不了的。

  自然,群众语言也有高低粗细之分,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群众语言的营养,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为新闻语言增色。


(作者为媒体研究人员)

dongzi 发表于 2022-9-11 09:19:26

老舍写文章总是改了又改,只要写出一句不明晰、不响亮,不像口头说的那样,他就换一句更明白、更通俗的,务期接近人民口语中的话。

ZX68 发表于 2022-9-12 00:57:50

通俗,就是深入浅出,浅显明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课--888】如何用通俗的语言写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