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拾遗 发表于 2022-9-13 16:27:26

先去黄冈,再到黄梅(游记)

先去黄冈,再到黄梅(游记)
               文|左拾遗


        一直有个念想,去隔江黄州看千年古刹,体验“生活禅”。
        今年初秋,终于成行。
        山水之乐,我偏乐山。早年,先后登过庐山、坡山、黔灵山、黄山诸峰,还分别去过大别山、太行山、哀牢山脉等胜迹。尤其喜欢高大巍峨的山脉。后在云贵十年,游历过不少当地名山。然西南山势峥嵘不足,地表葱郁也不及东南。及至回头再看庐山、天柱山等,才明白那些巨石祼露、肆意奔突,古树参天的大山才是我钟情的山水。
       有山必须要有寺。没有寺、观的山水犹如没有灵魂的字画,永远提不起分量。
       黄冈、黄梅古时隶属黄州。从九江出发,过长江一桥,我们最先到达的是黄冈赤壁公园,先行瞻仰众人仰慕已久的苏东坡先生。穿过东坡赤壁牌坊,进去后,可见苏东坡雕像顶天立地。在东坡黄州事迹展厅内,我们倘佯很久。出了雪堂,左侧是龙王山。龙王山属大别山余脉,林木荗密。山上随形赋势建有二赋堂、坡仙亭、睡仙亭、问鹤亭、涵晖楼、栖霞楼等,多为明清建筑。楼亭局促不大,但陈设讲究,多为东坡先生的诗词书法等展品。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也在其中。坡仙亭下,长江的外滩现如今满目村舍,田野无数。在酹江亭,独坐片刻,思接千古。从剪刀峰下来,去碑廊,赤壁矶的险要到此一览无余。原来赤壁矶属丹霞地貌,临江的崖石赤赭色,陡峭如壁,故名赤壁。明朝诗人何景明形容道:“落日寒江动,青山断岸悬”。只是今日长江向南岸改道,水线退却。当年浪拍赤壁、水接汉川门的景象早已不再,已成为过眼云烟。
       出了赤壁公园,在遗爱湖旁夜宿。次日,去安国寺。安国寺大兴土木已接近尾声。远远看见文峰塔。文峰塔上有棵树木,树干扭曲,似乎颇有年头。进来的时候,正好赶上寺内课诵时间。一众僧尼在大雄宝殿内诵经。殿内金碧辉煌,菩萨俨然。新寺背后有安国禅寺。这应该是老寺。
       安国禅寺寺院不大。据寺内僧人介绍,原安国禅寺寺产甚广。有“跑马关山门、鸣锣开斋饭”之说。寺院中到处堆立有残碑断碣。传闻北宋元丰三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初居定惠院期间,他惊魂未定、百般困扰、人生前途、几近绝望,故常来安国寺。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悦可人意,至者忘归”,使苏轼感到非常亲切。在安国寺,他与继莲大师进行了一次长谈。随后,他每隔一两天,就去安国寺焚香默坐,旦往而暮还,接受佛家思想的洗礼,开始了他“归诚佛僧,求一洗之”的生活。特别是大师继连,为僧七年,就得到皇上钦赐袈裟。又七年,当获皇上亲赐法号,继连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继连大师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这使苏轼感到震惊。面对继莲大师的淡然处世,苏轼联想到自己入仕林而不免随波逐流,追逐功利,自觉惭愧。
       继连大师还从生活上给了苏轼不少关心,比如他每月都要在安国寺沐浴,大师总是让人准备足够薪炭,烧好热水给与方便。此外,苏轼初至黄州,家计十分困顿,亦常得到寺僧的周济等。
       苏轼从继莲身上看到了自己从前在官场上从未见过的一种品质,那就是淡泊名利,超然于物外的人生观,令他深感钦佩,使他从内心深处更加深刻地反省自己。从而,心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在《安国寺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其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兼以洗荣辱”等诗句中体现出来。苏轼“焚香默坐、深自省察”,终至“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倏然,无所附丽”的禅境。安国寺参禅的经历成为东坡一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安国寺距离长江大堤和赤壁矶都不太远。东坡经常散步到这些地方。《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语境,在此大都能够找到原型。“环境决定语境”。黄州以特有的地理环境,促成东坡在诗词歌赋中开疆扩土,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文章憎命达”。据史料记载:元丰三年,苏东坡被贬黄州谪居在此四年有余。在黄州期间,共写下753篇作品。其中诗歌214首,词79首,散文457篇,赋3篇。其中“一词二赋”奠定了其文坛巅峰地位。同时,开创了豪放派之先河。
        离开安国寺,驱车到黄梅。早秋时节,公路两侧田野里稻谷金黄一片,附近的农庄干净整洁。新农村建设印象十分美好。
        一到黄梅,我们立即去凤凰山上五祖寺。五祖寺的道场很大。看过资料才知道中国的禅宗无不出自黄梅,五祖寺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发源地。
中国禅宗六祖分别是老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其中,老祖、四祖、五祖的道场都在黄梅。
        五祖的出身,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他前生是个50多岁的悟性很高的栽松道人,不知为何大彻大悟找四祖道信大师想皈依佛祖。大师看他年龄大了,拒收。还说“想出家为僧,你等下辈子吧!”不巧这个道人是真心向佛,于是化为了一个桃子在水中漂泊寻找机会投胎转世。一日,一周姓未婚女子在水边洗衣口渴,看见水面中漂来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顺手捞起来解渴。不料几日后,腹中疼痛难忍,且肚子越来越大。后来,弘忍来到了人间,其母因是未婚生育,遂被赶出家门到外面以乞讨为生。在他7岁的时候,四祖道信一行路过黄梅濯港十里铺,路遇这个小孩,骨相奇秀,言吐不凡,便问他:“你姓什么?”小孩回答:“姓倒是有,但不是常姓”。道信问:“是什么姓?”小孩响亮地回答:“是佛性!”四祖大为惊异,暗自赞叹这小孩敏捷善辩,聪颖可喜,同时想到这小孩子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姓,也许有什么苦衷,便慈祥地问道:“你难道没有姓?”小孩仍从容地对道:“性空,所以没有。”道信听了非常欢喜,小小年纪,口气如此之大,实为三宝气象,佛门法器。便派侍者到他家里,请求他的母亲准许他出家。他母亲周氏此时已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便痛快的答应了。对他说:“你本来就是佛的弟子,现在你跟师父走吧。”无姓儿就在这里跪拜辞别母亲,随四祖道信大师在双峰山学佛。传说的真假无从考证,但弘忍自此追随道信学佛,深得大师的赏识和器重,却是不争的事实。后来他成为道信大师农禅双修最优秀最得力的助手。道信并将衣钵传授于他,让弘忍成为佛教禅宗在中国的第五代传人”。
        “弘忍大师于唐永徽五年选得了黄梅东山这块风水宝地,大宏禅风,建造了五祖禅寺。五祖寺建成后,弘忍大师实行农禅并重,逐步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禅学思想体系——东山法门,为禅宗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东山法门的标帜是“即心是佛”“见性成佛”“顿悟得法”,体现了弘忍大师对禅学的发展,为使印度禅蜕变成中华禅立下了巨大功劳。唐代宗赐封弘忍大师为“大满禅师”,唐宣宗敕建大东山寺,宋真宗改敕寺额为“真慧禅寺”,宋英宗亲书“天下祖庭”相赐,宋徽宗御书“天下禅林”,元文宗赐弘忍大师法号“妙圆普觉禅师并改赐寺额“东山五祖寺”,足见其声名显赫。正是如此,引得文人墨客慕名而至,流连忘返。
       五祖寺正门悬挂黑底金字“五祖禅寺”匾额。正门两侧的对联是“上接达摩一脉,下传能秀两家”。两侧门的顶端各有一块诗刻牌匾,分别是五祖两大弟子神秀和慧能的著名偈语。神秀偈语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偈语云“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寺殿堂楼阁盘桓交错,层层叠叠。山门后面是钟鼓楼。钟鼓齐鸣之时,声传数十里外。
       天王殿是寺院主要殿堂。始建于唐大中年间,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殿门上方刻有宋真宗赐封“真慧禅寺”匾额。殿中供奉的是弥勒佛。
       天王殿后为大雄宝殿。大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两旁的立柱上分别刻有“袈裟月夜经勤诵,早悟虚无菩镜台”等对联。
       圣母殿西侧,有一股泉水曰“白莲溪”。从山涧流过,昼夜不息,声响如琴。当年,五祖弘忍取这泉水煮茶,饮之清心明目,扣人效法,故名“法泉茶”。苏东坡到此感慨豪发,他把这淙淙泉水取名为“流响”,写下《过五祖寺》一诗:“冯茂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此生初饮东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何人更识稽中散,野鹤昂藏未见仙”。后人建有东坡亭用作纪念,五祖寺这座禅宗千古名刹也因之更加名重一时。
       登上通天路,舍身崖前方山下有二洞。一名“桃源洞”,一名“授法洞”。授法洞就是弘忍选择法嗣慧能的地方。东山顶上就是白莲峰,峰顶有白莲池。池里第一棵白莲为五祖弘忍所植。弘忍认为修西方之净业,不应为名利淤泥所污,要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污,故手植白莲花。历代文人墨客游五祖寺,必登上白莲峰诗赞白莲。其中苏轼《登白莲峰》诗曰:“登岭势巍巍,莲峰太华齐。凭栏红日早,回首白云低。松柏月中老,猿猱物外啼。禅师吟绝后,千古指人迷”。这首诗景象开阔,意味深长,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从五祖寺出来,山涧上有座“飞虹桥”。桥边有石刻欧阳修《游五祖寺》:“日暖东山去,松门数里斜。山林隐者趣,钟鼓梵王家。地僻迟春节,风情变物华。容光渐容兴,鸟弄已交加。冰下泉初动,烟中茗未芽。自怜多病客,来探欲开花。”桥门楼上分别有清朝王万彭题书的“放下着”、“莫错过”的横额。站在桥上,凭栏望去,长江一衣带水,庐山隔江遥望。顿生“万事都须放下着”“机缘切切莫错过”之感。
        当晚,我们住紫云山上挪步园。挪步园原名罗葡园。因明未兵部尚书汪可受“挪一步”而建此园得名。山上有些人家,然不及庐山牯岭繁华。这里海拔在900米上下。夏天也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第二天,我们临时安排探访虎引洞。车子在乡村公路边上停下。听茶农说到虎引洞还要走半小时的山道。沿途有标志,中间有一处瀑布,见有游人停下来拍照。快到虎引洞附近,山路分叉,一条向山上走去,一条继续向前。山道越走越险,有一段是贴在峭壁向下走。虎引洞前有一处平台,面积不大,可供20来人临时休息。虎引洞别称火焰洞,洞深丈余,中间供有菩萨佛像,有求必应,香火不断。洞内有一滴泉,常年有水。此洞由虚空师父经年在此居住。虚空今年有78岁了,走路仍健步如飞。
       进出虎引洞的道路是环线。我选择的是爬左侧天梯返回。天梯是指虚空师父的师父当年用铁器在悬崖上一点点开钻的石阶。左侧的石阶比右侧的陡的更加骇人。故而,这里的台阶也是一处景点称作“绝壁天梯”。还好,前年五祖寺风景区在此加装了扶手,方便游人上下,虎引洞的香火更加旺了起来。
       下午,分别看了老祖和四祖两处禅林。老祖寺传闻是活了一千多年的印度高僧宝掌和尚开山的地方。历史上老祖寺多次遭受兵灾,破坏严重。现有寺庙建筑是2005年后兴建的。庙宇阔大,佛像慈眉善目。寺前有湖,背靠双峰山。当地居士说这里常有紫气缭绕,环境极其优美。
四祖寺是中国第一座禅宗寺院,古称幽居寺、正觉寺,在双峰山下,寺庙周边毗卢塔、种松塔、衣钵塔、明月桥、灵润桥及其摩崖石刻群等都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清咸丰四年(1854)四祖寺毁于兵燹。1995年,本焕长老担起重建大业,历时五年,终使千古禅刹,生机焕然。
       “蕲黄禅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在老祖寺门口宣传栏里,我看到佛教也在不断创新,如今倡导“生活禅”。“生活禅”即:将生活和禅结合起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不惹尘”“勤拂拭”“放下着”等寺内寻常诗句、偈语多劝人修心养性、化厄渡难,能帮助今天的人们减轻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特别是苏东坡,应是“生活禅”的先行者。此行,还购得《苏东坡黄州名篇赏析》一本,重读了《安国寺记》和《安国寺浴》。东坡的遭际可以给世人带来启示,对人生会有禆益。
       游完芦花庵。沿高速返回九江,不记。

张丽 发表于 2022-9-25 12:40:27

帮您调整了格式

dongzi 发表于 2022-9-25 12:51:12

有山必须要有寺。没有寺、观的山水犹如没有灵魂的字画,永远提不起分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先去黄冈,再到黄梅(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