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已去 幽思长存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转眼间“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的世纪老人,中国杰出的作家、翻译家、小说家、戏剧家杨绛先生离我们已去六年了。杨老是我最崇拜的一位文学大师,她文笔清秀淡雅,她用平实淡雅的文字,默默地倾诉着融融的亲情,娓娓诉说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苦难、坚韧与顽强。杨老的作品我读过一些,最近读到了她思念亡夫和爱女的《我们仨》,人到中年读后感受颇深。书中事无巨细地记载了她与爱人钱钟书、爱女钱瑗走过60年的幸福时光。她们一家三口都与文字结缘,与书香为伴,书籍是她们风雨中最忠诚的伙伴,也是漫长岁月里最幸福的挚友。
杨老生于乱世,心中却有一份与世无争的宁静,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国家和民族的动荡岁月,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中,她都以难以想象的坚忍和平和,富有尊严地吞饮着暴风骤雨般的苦难,饱经沧桑,饱经磨难,但她却始终能化戾气为祥和。
1966年,已经年近花甲的杨老和钱老深受文化大革命的迫害,被整得苦不堪言,从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到人人唾骂的“臭老九”,她还被人剃了“阴阳头”,她却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她被分配清洗厕所,污垢重重的女厕所能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她没事还坐在里面悠然自得地看书。
1969年,他们又被下放至干校,杨老被安排种菜。她索性白天看管菜园,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十年“文革”折磨,杨老最亲的小妹妹杨必被逼得心脏衰竭辞世,女婿王得一也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杀。而在此期间,杨老不仅辅佐钱老写出了宏大精深的传世之作《管锥篇》,自己也自学西班牙语,历尽周折,完成了译著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八卷本《堂吉诃德》,这套译本后被邓小平作为礼物送给西班牙国王,她获得了西班牙授予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大十字勋章”,获得各种访问邀请,收获无数荣耀。
1997年,她的爱女钱瑗去世,不幸患上肺癌,没多久便撒手人寰。1998年,她呵护一生的钱老溘然长逝。耄耋之年,接连丧女、丧夫,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对她的打击可想而知。“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尽我应尽的责任。”
然而彼时年近90高龄的杨老没有弃世,没有消沉,她绷紧人末之弦,在人生夕阳晚霞中迸发出灿烂的生命之光。深受失亲重创的她,越过光阴的隧道与生活的沧桑,在92岁高龄下,提笔著书《我们仨》,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并着手整理丈夫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
在坎坷多难的人生道路中,杨老始终保持知足常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成其自然的心态,她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她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然专心治学。
人生倥偬,拥有过便是幸福,杨老不卑不亢走过昭华胜极的岁月,走过沧海桑田的人生,创作出了“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等为人处世警言绝句,她把睿智、圆融、润达的人生智慧留给了后人,她世间的沧桑和苦难留给了自己。
先生之笔,于无声处见喜悲;先生之风,绚烂至极见真淳。“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愿天堂里的老人家,一家三口,如生前一样,温馨美满幸福,平和如初,平静依然,平淡相守,平凡相依!(倪小红)
通讯员: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倪小红
电话:15991551490
页:
[1]